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对策.docVIP

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对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对策

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对策 林柏春 魏国芳 【摘要】 对球墨铸铁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磨削工艺不当,产生了过高的磨削热,使凸轮浅表层组织回火过度,硬度大幅下降,从而产生极大的拉应力是磨削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采取对策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凸轮轴 磨削热 回火过度 残余应力 磨削裂纹 Cause of Grinding Cracks on Medium Frequency Induction Hardened Cam Shaft and Countermeasure   Lin Baichum,Wei Guofang (Changzhou Diesel Co.,Ltd.,Changzhou 213002) 【Abstract】 The cause of the grinding crack on medium frequency induction hardened cam shaft made of spheroidal cast iron was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the grinding process was unsuitable,thus too much grinding heat was produced and near surface zone of the cam shaft was overtempered,which resulted in very high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and drop in hardness in this zone.Thos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grindi gcracks.Proper countermeasures were adopted and quite satisfying effects were obtained. Key words:cam shaft,grinding heat,overtempering,residual stress,grinding cracks 1 前言   我厂S195柴油机凸轮轴材料为QT600-3(稀土-镁球墨铸铁),热处理技术要求:正火后珠光体量≥75%,碳化物+磷共晶总量<5%,凸轮表面中频淬火后硬度达到45~50HRC,淬硬层深度1.5~4.5mm,淬硬层表面组织3~6级。凸轮轴磨削后磁粉探伤时发现有磨削裂纹,废品率有时高达20%,为此我们对磨削开裂的凸轮轴进行了金相、表层显微硬度梯度、残余应力等试验,揭示了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2 磨削裂纹的宏观形态   凸轮磨削表面呈微黄色,有少量烧伤焦斑,裂纹宏观形态见图1。裂纹多数呈条状,单条或多条平行于磨削方向,周向分布在凸轮基圆及两侧表面,裂纹长度5~40mm,长短不一,间断或连续,严重时贯穿整个凸轮表面,少数呈放射状和龟裂状。 图1 凸轮轴裂纹宏观形态 3 试验内容及方法 3.1 金相分析   将开裂的凸轮轴按图2所示切开,去除线切割的热影响层,制成1号样,进行裂纹金相分析,其淬硬层组织见图3,心部组织见图4,裂纹形貌见图5。对同工艺中频淬火未回火的凸轮轴,按图2所示制成2号样,进行淬硬层表面金相组织级别评定,其淬硬层表面金相组织见图6。 图2 凸轮轴试块 图3 1号样中频淬火硬化层组织 ×100 淬硬层深3.7mm 图4 1号样凸轮心部组织 ×500 图5 1号样凸轮磨削裂纹形貌 ×100 3.2 磨削开裂凸轮表面层显微硬度梯度试验   对1号金相试样表层进行显微硬度梯度试验,硬度点的位置避开石墨在基体上进行,结果见表1。 表1 1号样淬硬层表层显微硬度梯度 距表面距离/mm 0.03 0.06 0.09 0.12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70 0.80 基体硬度HV0.2 473 490 490 528 548 584 603 603 598 617 617 593 617 617 617 617 宏观硬度HRC 41.2 42.7 44.7 44.7 45.7 48.2 48.7 48.7 48.7 49.7 49.7 48.7 49.7 49.7 49.7 49.7 注:宏观硬度值是依据基体硬度考虑石墨因素用试验对照方法得出的,试验方法略。 3.3 凸轮表层残余应力试验   我厂凸轮轴磨削工艺是采取砂轮纵向进给一次完成的,先大进给量粗磨,后转入小进给量精磨,最后转入无进给量的光磨。为了揭示磨削前后及磨削过程中的粗、精、光磨阶段凸轮表层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及与磨削裂纹的关系,取3支同批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