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县民俗.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博白县民俗

广西博白县民俗一)舞狮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威武雄壮的象征。在唐代,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今日我们所见的十分相似。舞狮是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最常见的风俗,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结婚喜庆,新居落成,开业、开市等庆典,人们都要请狮队来莅临助兴。人们认为,通过舞狮,能够驱魔避邪,能保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玉林市的狮子舞有文狮和武狮两种。北流、容县舞的是文狮,博白人舞的是武狮。舞一条狮称为舞一堂狮,每个狮队都有一面旗帜,上书某某狮队,每个狮队一般有2堂狮,成员有10多个人,人人都会武功,俗称称为熟功夫。博白武狮侧重武功,表现狮子的威武雄壮和勇猛矫健。舞狮者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都有固定的一套,从醒狮到睡狮又到醒狮,从滚狮到“赞黄”到“食青”到爬梯、叠罗汉等,其动作都有相对固定的套路。其中的拜山、出山、跳跃、跌扑、翻滚、直立、盘桥探海、走梅花桩、跳台角、归山等都需要很大的力气和很高的技巧,因此常常不到几分钟就要换人撑狮头,而换人时狮舞是不能间断的。狮舞结束后,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刀、枪、棍等器械。因此,一场舞狮,最少也要一两个钟头,观众看了非常过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博白曾在人民会场举行过全县舞狮比赛,观者如潮,蔚为壮观,是那个缺少文化活动的年代的一大亮点。(二)迎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化身,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望子成龙是人们的心愿,只讲龙上天,不讲狗入灶,是广大人民大众早已形成的共识。每逢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等重大民俗节日,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都有迎龙的习俗。通过迎龙来压邪和保佑一方平安。迎龙又称舞龙。博白人舞的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组成。每节龙在木板上用竹篾扎成骨架,整条龙分别用黄、蓝、红色的布缝好,画上鳞纹,内燃龙烛。龙头在一块木板上用竹片、竹篾扎成龙头的形状,糊上彩纸,画上鳞纹,缀上彩纸铰成的“龙须”,龙头内点上龙烛。有的龙头高达三、四米,形象威武。迎龙时需用八音锣鼓伴奏,由一个小型乐队吹奏,声音非常动听迷人。舞龙时由一人持龙珠在前引路,每节龙身下面有木柄,舞龙者手撑木柄左右摇动,在乡间或街巷穿行,沿途所经的房主均放鞭炮或烟花迎接,至开阔处便表演“穿龙”、“跑龙”,数十节龙疾走穿行,景象极其壮观。迎龙时一般龙从祖祠出发,出发前先摆“龙头供”祭奠龙头,迎龙结束后再回到祖祠,一般迎到深夜。龙迎过之后,龙珠、龙头、龙尾存于祠堂,龙节由各家各户各自带回。参加迎龙的人回家,家人鸣炮迎接归来,给迎龙者吃米粉红蛋,以兆好运。(三)舞麒麟元日门前万象新,麒麟起舞拜阳春。敲锣打鼓放鞭炮,赐福笙歌贺主人。春节至元宵节,博白有舞麒麟上街入村拜年赐福之民俗。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玉篇》谓:“仁兽也。”西汉成书的《礼记?礼运》篇云:“何为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瑞物之长,古人认为:“圣人出,王道行,则见。”故《幼学故事琼林》有“麟吐玉书,天生孔子之瑞”语句。民间传说,孔子父亲叔梁纥有九女而无子,与颜氏女祈于尼丘,望天降麟儿,吐血石板,颜氏女坐石板沾血后不久怀孕,生下孔子。颜氏女感麒麟恩德,从柜中拿出红绣绂,披挂于麒麟角上。麟儿欢喜得连拜了十六户人家。从此,便有麒麟头带花红巾,于新年到各家拜年之习俗。并有“麒麟在此,百无顾忌”之说。舞麒麟,又叫唱麒麟,跳麒麟,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艺术。麒麟一般用竹篾扎成骨架,外面用纸或布粘糊,分成前后两截。麒麟身中间穿孔,舞者则站在中间穿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舞时表现麒麟徐行或欢喜跳跃之状,动作轻盈活泼,情绪热情奔放。跳舞者除背着麒麟外,尚有撑罗伞者,举彩排、举排灯者。撑罗伞者边舞边用力转动罗伞,罗伞旋转得越快越有劲,气氛就越活跃。有的麒麟队还配有打击锣鼓,还要吹绿笛,奏八音伴奏,一边跳舞,一边奏乐,并有歌师配唱。现最简化的形式则是一人自舞,自己打锣,自己唱歌的单帮形式。其彩牌多写“喜庆”、“喜祥”字样。春节期间,麒麟挨家挨户去贺喜。每到一家门口,便鼓乐齐鸣,主人则燃放鞭炮。在欢快的鼓乐声中,舞麒麟者翩翩起舞,麟头摇动,轻旋慢转,或进几步,退几步,或踏十字花,步履轻盈,节奏明快,多彩多姿。鼓乐一停,歌师则清嗓亮喉,大显身手。其歌七言四句,构思巧妙。歌师见人贺人,见物贺物,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被贺者听得心旷神怡,便发红包给舞者。附照片:舞麒麟(四)唱竹马唱竹马起源于唐代江浙一带,明末清初传入博白,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博白唱竹马前身为唱采茶,有的地方叫唱牛。唱竹马多为男扮女装,不管唱马还是唱牛,表演人一般叫为旦角,女的叫牛妹,男的叫牛公。竹马形体如马,是用竹篾扎成骨架,中段空,能围在牛妹牛公的腰间,外面糊上藤纸,画上色彩,由一人把竹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