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嵩县旅游考察
嵩县旅游项目 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被誉为古都洛阳的后花园,是千里淮河的起源地,辖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人口55万,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四大版图县,其中深山区占95%,浅山丘陵区占4.5%,平川区占0.5%,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 境内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环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条河流分别注入黄河、淮河、长江,一县跨三域,为全国之最。县城距古都洛阳80公里。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年最大降雨量为1101.7毫米(2003年),年最小降雨量为489.6毫米。 嵩县地表水资源丰富,自北向南依次分布伊河、汝河、白河,分属黄河、淮河、长江流域。 嵩县概况 嵩县概况 旅游概况 区域规划 经济概况 嵩县概况 旅游概况 区域规划 经济概况 整体规划 旅游规划 交通规划 嵩县整体规划 嵩县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为“一城”、“一湖”、“两区”。逐步建设人文化、生态化、现代化城市,努力构建“文化为魂、山水为韵、宜居宜商宜业”的特色城市。 根据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城市规模,综合考虑城市性质、生态结构、用地发展潜力,确定嵩县县城发展方向为:跨河发展开发伊河东岸,主要沿陆浑水库支流向西北方向延伸。 东跨。跨越伊河向东开发,强力建设伊东新区,形成两岸发展的城市; 北拓。将县城适度向北拓展,在陆浑水库西岸重点发展商贸、旅游产品开发区; 西展。沿水库支流向西展伸,形成低密度旅游开发区; 南控。受地形限制南向用地紧张,除建设部分高档精品住宅建筑外,严格控制县城向南发展; 嵩县概况 旅游概况 区域规划 经济概况 整体规划 旅游规划 交通规划 旅游是嵩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要将嵩县打造成为个性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的大旅游区,建成古都洛阳的“后花园”,中原地区的旅游养生胜地和国家级山地旅游度假区。 主要规划内容有: 1、提升白云山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着力开发历史文化旅游 3、 注重各行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4、因地制宜建设旅游型小城镇 5、全面改进硬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6、建立各部门合作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 重点启动白云山二次创业,开工建设白云山轨道交通、旅游缆车和会议中心等项目;协调完成白河游客中心、铜河换乘中心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好木札岭-铜河农家宾馆百里长廊项目。积极培育以白云山旅游产业为主体的大型旅游企业,使其成为带动嵩县旅游全面腾飞的“航空母舰”。 嵩县概况 旅游概况 区域规划 经济概况 整体规划 旅游规划 交通规划 嵩县交通规划 加大县域出口道路建设,以高等级公路连接相邻县市为重点,拉近嵩县与洛阳及周边县市的距离,打造区位优势,推动嵩县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以洛栾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县城跨湖大桥。加强旅游公路建设,提升通往县内主要景区的道路等级,形成以白河为中心的旅游环线道路。加大县内骨干道路升级改造力度,实施陆车路扩建工程,完成大章—陆浑—车村等乡镇连结线的公路改造,规划建设环湖大道。实施“县县畅、乡乡连”工程,加大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联网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的互通性。 “十二五”末,建成高速公路110公里,改建干线公路166公里,新建县道44公里,改建县道56公里,改造乡道200公里,新建通村联网路600公里。 嵩县概况 旅游概况 区域规划 经济概况 区域经济 发展方向 GDP增幅 4% 4~5% 5~8% 8% 房地产 发展周期 萎缩 停滞 稳定发展 高速发展 经济增速不平稳,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 嵩县概况 旅游概况 区域规划 经济概况 区域经济 发展方向 面临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制约,坚持以旅游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道路,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金城钼都、旅游、山地农业为三大产业支撑,以洛栾高速、陆车路、311白河至车村段等三线为重点空间格局,发展三大走廊经济。以黄金、钼项目建设为重点建设金城钼都。以氟化工、钾长石、石材产业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风电、核电、太阳能开发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新能源基地。以田湖、饭坡产业聚集区为平台,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氟化工产业,打造北部工业经济区。 经济发展目标: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年均增长15%。积极扩大内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348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16%;接待境内外游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