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深度分销的最后一根稻草.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垮深度分销的最后一根稻草

压垮深度分销的最后一根稻草2013-12-17 10:51|查看: 6609| 评论: 0|作者: 刘新华方悦摘要: 强弩之末越铺越大熟知中国营销发展进程的人都应该知道,深度分销不是舶来品,是一个起源于20世纪末、有显著中国特色的营销产物。那时中国消费市场呈现独特的二元结构,渠道层次长达四五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渠道 ...强弩之末越铺越大熟知中国营销发展进程的人都应该知道,深度分销不是舶来品,是一个起源于20世纪末、有显著中国特色的营销产物。那时中国消费市场呈现独特的二元结构,渠道层次长达四五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渠道”当仁不让,堂而皇之披上了龙袍,以至于“品牌”见了“渠道”都不免退避三舍。至于“产品力”“传播力”等营销要素,与“深度分销”比起来,只能等而下之,遥遥地顶礼膜拜。深度分销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就是厂家绕开或架空经销商,从后台走到前台,成为分销的主体,将营销组织重心不断地下沉的行为与过程。综观当今天下情势,以快消品为例,销售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基本都把营销组织下沉到乡镇了。大家可以算算,假如平均2个乡镇投入1个分销员,全国4万个乡镇计,乡镇分销员就高达2万人。还要提醒一句,这些企业为了直接掌控终端,在一、二、三线城市更是布下了数以万计的“蚂蚁雄兵”(终端线路业务员)。两项相加,这些企业投入的基层业务员数量大抵在3万~5万人之间。你上网查查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等企业的上市公报,基本都是这个数。咂舌之余,你无须天真地诘问这么大的投入是否有效果。你自己想想,几万人投下去,天天到终端店头去套客情、整理货架(其实就是挤占对手排面),还时不时搞个特价、捆绑促销赠品什么的,你说怎么可能没有效果?尤其是在寡头垄断的竞争博弈中,别人不做你做,你肯定占大便宜。同理,别人做了你不做,你肯定吃大亏。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各个竞争厂家都像中了邪,竞相比拼终端人员的投入数量,竞相比拼渠道下沉的层级。如果你听说某些日化厂家把深度分销做到了村组,你也不必认为那是江湖传说。难以自拔但是,有效果的事情,未必有效益。或者说,今天的深度分销,效果依然卓著,但边际效益急遽递减,总效益早就趋零了。尤其这些年人工用工成本急剧攀升,深陷其中的企业无不叫苦不迭,深陷“囚徒困境”却又无可奈何,深度分销的总效益恐怕早就为负了。如果有学术界的朋友感兴趣,不妨建立一个数理模型来验证即是。为什么说深度分销没有效益甚至效益为负了呢?深度分销的本质无非就是“人海战术”,这活儿的技术含量委实不高。因此,深度分销本身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与“学不会、带不走、偷不去”等动听的词儿没有一点关联,顶多算一个相对的、比较而存在的竞争优势而已。君不见,各个企业一开始比“先”,看谁先做,先声夺人、先入为主,以图先发制人。后来开始比“深”,谁做得深,谁就可以根深蒂固、壁深垒固,并且洞深粮广。但我们知道,大凡比较而存在的竞争优势,对手都可以轻松地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简单地予以抄袭和复制。比如,深度分销比到今天,说句实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比了:你做我马上也做,大家都在做,无所谓先后;你做到乡镇,我也加人做到乡镇甚至村组,无所谓深浅;你投放一个人,我也投一个人,并且武警部队退役,吃得苦霸得蛮,打起架来还不吃亏,无所谓多少。这样的结果就自然凄惨悲壮,因为各个厂家的任何人员和其他要素的投入,很快都会被对手的相同投入甚至更多投入相抵消。正如博弈理论的收益模型中,“你做我也做”与“你不做我也不做”的效果完全一样。大家看看,你来我往,杀得你死我活,到头来大家还是赤条条地回到原先效果状态,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做我也做”与“你不做我也不做”的效果一样,但是我们要看清楚账本了:“你做我也做”与“你不做我也不做”的投入那可是大不一样。3万~5万张嘴巴,仅人事费用每年至少得18亿~30亿元(每人每月的变动成本按照5000元计算)。这意味着,深度分销的成本为18亿~30亿元,但取得的效果却与不进行深度分销没有任何不同!笔者在六年前就曾预言深度分销是垂死的、腐朽的生产方式,早晚会吸干企业的血液,也必定会被滚滚前进的营销历史车轮碾碎。去年笔者也再次笃定深度分销是镜花水月、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但没有想到,如此低效益的深度分销,居然能够苟延残喘到现在,这不也不能不让人唏嘘再三!离奇垮掉拼精拼细或许有读者问:既然深度分销无“先”可比,无“深”可比,无“多”可比,总可以比“精”、比“细”吧?谁做得精、做得细,谁就可以相对获得更大产出,岂不获得更大的深度分销效益?你说的对,深度分销之所以苟延残喘至今,原因正在于此!这些年,各个竞争企业在深度分销的“精”与“细”上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不仅比赛精益求精,而且比赛细致入微。这自然或多或少提高了深度分销的效益,也无形之中延长了深度分销的生命。想窥视深度分销是如何精细的吗?从深度分销的关键绩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