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杜萨之筏》.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杜萨之筏》

泰奥多尔·籍里柯 出生于法国里昂。15岁时到巴黎,最初向委尔奈学画,两年后又转入古典派画家格罗的画室。后因籍里柯不遵守古典主义法规,被视为无可指望的人而被赶走。籍里柯是法国浪漫派绘画的先驱。他年轻时热爱达维特的革命精神,绘画上崇拜鲁本斯,性格开朗外露。1816年去意大利后,又深为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所动,决心效法他的风格。 赏析作品: 很显然,画家在这一海难事件中,看到了与复辟年代法国革命所遭遇的相似景象,《梅杜萨之筏》不是一幅单纯的“新闻”画,它是画家对现实的影射。这种浪漫主义,正如当时英国浪漫派诗人拜伦在他的一首叙事长诗《唐璜》中所描写的惊涛骇浪的险境一样,可谓是先进思想的艺术反射。 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这就是世界美术史上著名的油画《梅杜萨之筏》,泰奥多尔·籍里柯创作于1819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整幅画面给人以动荡不安、危机四伏之感,慑人心魄,站在此画前的观众无不为之震撼。 在画面上,船帆与木筏上的幸存者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成为画面的中心,向观众明白展现出木筏在海上飘荡的情景。有的人已经死去,有的人奄奄一息,有的人抱着亲人的尸体陷入沉思……而一堆振臂向前的人冲破了稳定的大三角形的束缚,又构成一个动荡、富于激情的三角形。他们一个推一个,直到最高处的人被高高举起,挥舞着一块红巾。顺着他们呼喊的方向,细心的读者能够在远处的浪尖上发现一个细微的船影,与迫在眼前的死亡相比,它意味着生的希望。而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 《梅杜萨之筏》取材于历史真实事件。1816年7月,贵族出生的船长肖马雷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却被法国政府指派驾驶“梅杜萨号”巡洋舰远征非洲塞内加尔,不幸在西非途中搁浅沉没。船长置全舰400余人不顾,匆匆带领一帮亲信乘救生艇逃跑,剩余的150多人只能利用临时搭建的一只小木筏,漂泊海上逃生。十多天后,淡水食物全没有了,狂风恶浪摧残着人们脆弱的心灵,人们开始绝望疯狂了,甚至互相残杀,啃食死人肉。最后被人救起后,仅存15人,但很快又死去了5人,这次惨案共死亡140多人。如此的悲剧,引起了路易十八政府的恐慌,想方设法遮掩真相,仅在报纸上发一条简短的讯息,军事法庭轻判船长降职和三年短刑,此事激起了幸存者的愤怒,他们不顾一切,将事实真相向世人公布,在全世界产生了激烈的反响。 浪漫主义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抓住这一重大事件,把它作为重要的创作素材,亲自至西非沿海,观察和体验那里的天空和海洋,拜访海难的幸存者,把自己的构思画成草图。为真实反映这场惨剧,他到医院里去观察重危病人垂死痛苦的惨状,对黄疸病人进行写生,把真实的尸体画到作品中,木筏是他聘请的幸存者中的木匠扎制的一个小模型。总之,一切从真实再现出发。用三角形金字塔的构图,再现了最后绝望时刻最令人震颤的场景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