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融合架构解读超融合可以说是目前业内最大的热点之一,大型厂商和创业公司纷纷投身其中。不过,与从业者的津津乐道相比,超融合的广大目标用户却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一些IT专业人士也还不知超融合究竟为何物。因此,在华为公司的支持下,企事录从即日起开设“FusionCube超融合大讲堂”,以每10天左右一期的节奏连载,帮助您深入了解超融合的方方面面。本文作为开篇,先来说说超融合是什么……近几年来,超融合系统的热度越来越高,各种打着超融合旗号的公司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眼花缭乱,也引发了很多困惑:究竟什么是超融合系统?与融合系统是什么关系?一体机又是怎么回事?最关键的是:超融合有什么用?回答了之前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基本概念与分类无论从中英文的字面意义来理解,超融合(Hyperconverged)都应该是在融合(Converged)之后发展起来的——如果要分类,前者应该属于后者的一支。IDC和Gartner也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区别。譬如,Gartner似乎很喜欢Integrated(集成)和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这两个词。大的分类上,IDC所谓Converged Systems(融合系统),Gartner称为Integrated Systems(集成系统)。IDC与Gartner对融合系统的大致分类(注:随时间推移略有变化)IDC将融合系统(Converged Systems)分为三类,前两类——集成系统(Integrated Systems)和认证参考系统(Certified Reference Systems)——主要是供应商构成不同,技术成分上基本没有区别,都是由服务器硬件、磁盘存储系统、网络设备供应商和基本构件/系统管理软件组成的供应商认证的预集成系统。Gartner也有对应的分类,分别称为集成基础设施(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系统和参考架构(Reference Architecture)系统,合称融合基础设施(Converged Infrastructure,CI)。简单的说,就是看这套系统是否由一家厂商提供。VCE的Vblock由VMware虚拟化、思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EMC存储系统组成,但VCE在EMC旗下,所以Vblock属于“集成”(系统或基础设施),而思科与NetApp合作的FlexPod则属于“参考“(认证系统或架构)。Gartner还比IDC多一个分类,即集成堆栈(Integrated Stack)系统,可以理解为集成基础设施系统加上应用软件,如Oracle的Exadata数据库一体机,在IDC的定义里仍属于集成系统。超融合系统(Hyperconverged Systems)是后起之秀,与上述(传统的)融合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有能力用同样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提供所有的计算和存储功能。换言之,在超融合系统中,不需要专用的存储子系统(如磁盘阵列)——但在必要时,也可以有(如JBOD)。Gartner习惯将超融合称为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和其他几种分类一样在后面加上System,即HCIS。HCI和CI是被业界引用较多的两个缩写。超融合系统与之前的融合系统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以(与应用软件一起)运行在标准(x86)服务器硬件中的软件定义存储替代了传统的SAN存储系统,不仅华为(Huawei)、惠普(HPE)等服务器大厂积极推出相应的产品,还催生了以Nutanix、SimpliVity为代表的一大批初创公司。市场态势与趋势无论哪种融合系统,存储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底,IDC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全球融合系统追踪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通过融合系统出货的存储容量新增1547PB,同比增幅达26.9%。然而,存储不一定非要以相对独立的“存储”(系统)的形式存在,超融合系统的快速崛起正代表了这种需求转移。IDC认为:一些倾向于低平均售价的市场需求,驱动从传统融合系统转向超融合系统;大部分增长来自中端市场,主要流向了超融合系统。其结果是,该季度在整个融合系统市场收入同比增长8.5%的大背景下,超融合系统的增长率高达170.5%。目前,超融合系统在整个融合系统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够大,但正如上面所显示的,高速增长的势头有望迅速抹平差距。Gartner预计,超融合系统今年的增长率为79%,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近2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50亿美元,在融合系统市场占比达四分之一(24%),并在2020年成为数据中心的主流。难道说,从传统的融合系统到新兴的超融合系统,就是个存储的故事?当然不止于此,整个过程体现出“计算为主导,存储为区分,软件为核心,网络是未来”的发展轨迹。融合系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