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厘清暴利窠臼.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以厘清暴利窠臼

难以厘清暴利窠臼在一家知名老药店,有一位王先生,他身着白大褂,胸前挂着医生高级职称的牌子,每天按点儿上下班。在往来消费者的眼中,他是药店的一名大夫。其实,柜台是经销商在药店租下的摊位,他只是一名保健品推销员。 这个行业里,不少是刚刚中学毕业的待业青年,也有下岗的售货员、工厂的会计……经过短期培训和包装,一点医学常识都不懂就成了“专家”和“顾问”,披上白大褂就开始忽悠病人。在各类套近乎和忽悠之下,本只有1元钱的保健品很容易就卖到100多元,可是疗效却全没有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 忽悠有套路 王先生原来是一位医生。2002年,退休后的生活有些平淡,在朋友推荐下,他开始接触保健品营销。 “一开始跟我说是在医药公司当医学顾问,后来才发现原来就是促销员,结合给的材料宣传产品。”王先生的职位在业内被称为“专家推销员”,他的很多同行都在退休后混迹这个行业,做得最久的已经将近20年了。 最初,王先生是在一家知名老药店的外包专柜“坐堂”,每天按点儿上下班,身着白大褂,胸前挂着医生高级职称的牌子。在来往消费者的眼中,他是一名在药店工作的大夫。其实,柜台是经销商在药店租下的摊位,他们不负责看病,只是讲解保健品相关知识并推销产品。 “最初推销的是一种宣称治疗癌症的保健品,成分是真的,但肯定不会有效果,可宣传语却没了边际。”有人来咨询时,王先生会顺着患者的问题,先讲所患癌症的基本信息,然后告诉他们这产品能治的就是这种癌症。 “您这病吃我们的产品就对了,专门针对这种癌,而且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副作用,不像有些药吃完了会不舒服,我们的产品您可以放心吃,不少人吃着效果好都回来买……”几番话下来,治病心切的患者就掏出了钱包。 后来王先生从朋友处了解到,这个摊位的老板其实是个司机,根本不懂医,从东北批发了一批保健药,便在多个药店租了摊位零售。当时给王先生的报酬是每月1200~1500元,另外根据“业绩”再有提成。在这里,王先生做了将近两年,“总共卖过多少记不清,挺火的,每天都能卖出几个疗程的产品。” 2003年,保健品推销又有了新的形式——当地文化宫每季度都有一次药品和保健品展销,每到这几天,这里几乎成为了“行业大集”。圈内的医生会相互通气,分别去给不同的产品当“咨询顾问”。于是,每个摊位上都能见到一个讲解推销的“专家”。 保健品推销基本上有一个“固定套路”,王先生将之总结为“恐吓——吹嘘——蒙骗——温情”。 拿糖尿病来说,“你这血糖太高了,多长时间了?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并发症,好多人都脚烂了、得截肢,失明了、要洗肾,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把人吓住后,就开始吹嘘产品的作用。“我们的药是祖传秘方,凝结了发明者多年心血,如今给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都带来了福音。”接下来,“这药治好的病人太多了,都数不过来,你得按疗程吃,3个月一疗程,半年一个周期。” 最后再打温情牌,“健康是自己的,钱是身外之物,您不健康会给家里带来多大痛苦,给儿女带来多大压力,吃了药把问题解决了,家里也就和谐了……”到这里还不算完,“今天买有优惠,买一赠一”。这时候,消费者基本上就被“俘虏”了,有的还觉得占了个大便宜。 “业内盛传有个人讲课特厉害,产品卖得特火,他的看家本领就是医学常识很少讲,只讲从凄惨到光明的故事,善于渲染气氛,能当场把老人们讲哭了,然后就自愿掏钱包了。”王先生说。 包装有诀窍 入行后,王先生才发现这行的黑暗,“圈里流传着一句话,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劫道是明目张胆的犯罪,而卖保健品的则是让你心甘情愿地掏钱,这行的欺骗性和暴利可想而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很多“专家”“顾问”都没有医学背景,有刚刚中学毕业的待业青年、下岗的售货员、工厂的会计等。这些人经过短期培训和包装后,披上白大褂就开始跟病人忽悠。 王先生就曾给某公司新招的推销员进行医学方面的培训,“里面都是些没什么文化基础的小青年,因为啥也不懂,所以需要简单地讲讲相关医学知识。”而推销业务的培训更是必不可少,首先要学会“挑人”,老人、女性、情绪焦急低落的病人是主攻对象,然后再见机行事套近乎推销。 “这行对人的包装和贴金很重要,把无资质、不懂医的人包装成专家,把本身是医生的随便拔高,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基本头衔,还得说发表过论文数十篇。” 另外,“门面”也得跟上。“讲师”一般是岁数较大的中年人,得能撑住场子。讲课时要穿正装,颜色要鲜明,红衬衣黄领带那是最好。如果是中医得穿唐装,说话要慢条斯理、抑扬顿挫。 在第一家药店坐堂时,一个十六七岁的推销员小姑娘让王先生记忆深刻。“她卖的是治疗颈椎病的枕头。我不是吓唬,您这脖子已经算严重变形了,再不想好办法治真可能瘫痪了!医院肯定让手术,别听那些,都是骗钱的,您就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