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女沉积学家——吴崇筠
女沉积学家——吴 崇 筠
朱小鸽①
吴崇筠(1921-1995),沉积学家,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创始人之
一。20世纪50年代初创建了第一批石油地质实验室,主编了石油
高校第一本 《沉积岩石学参考教材》与 《沉积岩石学》,是我国石油
高校沉积岩石学教学和教材建设的先驱。她提出并总结了大庆油田
萨尔图砂岩体的的分布、结构、沉积特点,为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
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获石油工业部“红旗手”称号。其专著 《沉
积岩》是国内第一本沉积岩石学专著。她创立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
地沉积学,主编的《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
的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学专著,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重要价值,由石油工业出版社两次出版,
并出版该书英文版。为我国石油工业与沉积岩石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崇筠,四川江津县人。1938年,南开中学迁到重庆,吴崇筠初中未毕业,即以同等
学力报考南开高中,得到录取。1941年高中毕业考大学时,一些著名大学各自分别在不同
日期报名考试,吴崇筠报考了5个大学:成都华西坝医学院,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重庆大
学、西南联合大学及中央大学地质系;先后发榜,竟然都被录取。她本喜欢物理和农业,但
认为国家富强,资源开发利用是大关键,不仅抗战需要,子孙后代也需要。哥哥不放心她独
自远行昆明,最终进了中央大学地质系。
中央大学地质系的同班只她一位女生。她学习努力,以致毕业时系里的老师都不肯放她
走。1945年毕业后当了张更系主任和李学清教授的助教。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大学到
南京。
1947年吴崇筠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质系留学,师从系主任拉塞尔博士(R.S.
Russell),研究沉积物中的微古生物学。1949年夏季获得硕士学位,8月与同校留学生朱康
福结婚。1950年1月到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攻读博士学位。不久即响应新中国的召唤于1950
年9月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夫妻共同回到祖国。11月进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吴崇筠
夫妇把带回的将近2000美元全部捐献给国家。
1951年,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后56天就参加全国第一届石油展览会的筹办。根据苏联专
家来华后提出的勘探方针 “自西而东”,石油总局组织勘探队。1952年春节后不久,与几位
老师带一批年轻人西出玉门关,以全队唯一女性又是小队长身份,深入现场在青草湾、红树
峡、积阴功台等处进行地质勘探,后调到玉门担任实验室主任,组建新的实验室。1953年
春末,她再次出差去四川和西安。一年半之间,在玉门、成都、西安三处分别筹建第一批石
① 作者简介:姓名 朱小鸽 性别 女 职称 高级工程师 专业 地质学
油勘探实验室。
1954年她到新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任地质勘探系矿物岩石教研室(简称岩矿室)主
任,副教授。讲授本专业的沉积岩石学、普通岩石学、结晶矿物学、光性矿物学及钻井物探
专业的岩石学等。当时主要采用苏联教科书,不适合我国具体情况,要重新编写教材。作为
教研室主任,她一边授课,一边组织安排和编写教材,同时组建实验室。
1959年9月松辽盆地上松基三井喷油,12月,吴崇筠将刚刚4个月的第三个孩子断奶,
陪同苏联专家前往。1960年春大庆会战开始,3月,吴崇筠与石油学院的一批师生到大庆,
石油部领导点名让她负责组建地质实验室。7月份调去前线指挥部对比大队任岩芯队队长,
专搞钻井岩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是当时取全取准数据的重要一环。指挥部领导人包括余
秋里部长曾听她讲解地质知识,从此被称为吴教授。直到年底才回京。1962年再去大庆并
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大庆油田开发期间她先后6次去大庆工作,被石油工业部授予“红旗手”
称号。
1963年吴崇筠被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2月周总理在全国人大第二届第四次会议
上宣布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 ‘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她在人民大
会堂听了报告,为祖国的逐渐富强而激动不已,为自己能参与其中做些工作而欣慰。
1969年11月,吴崇筠随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东营,1970年为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讲课,
带野外实习,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材施教,深受好评。
1974年借调回北京,当时世界上已发现不少大油田在碳酸盐岩中,我国南方也有大面
积的碳酸盐岩沉积,部领导把这一课题交给她。吴崇筠翻译并摘编国际上有关碳酸盐岩的重
要文献,进行现场调查,多次为碳酸盐岩学习班、研讨会讲课。
1977年调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78年任院副总地质师,在沉积室工作,
是该院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