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理学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Drugs;学习目标;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一、药物作用和效应;二、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的两重性);不良反应;1.副作用(side effect):亦称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药物的固有作用。药理学基础是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所致。;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主要是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是药物作用的延伸。发生原因是剂量和疗程不当。 ;3.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亦称过敏反应 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的一种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原有反应无关,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大,与剂量无关。 皮试! 4.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持续数月。 ;5. 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也称反跳现象。 如长期服用降压药,突然停药后血压急剧升高。 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 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反应性质与固有的药物作用基础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遗传性 G-6-PD缺乏者? ?磺胺? ?溶血;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药物治疗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忌摆盲径谎苟绦鄂惟虞睡衬喀建羽冉湘凿寓它管蛛躲泅卞炕盔串拒干袒绞药理学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药理学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一)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如血压、心率、尿量等。 ;ED50;量反应的几个概念;剂量达阈值方产生效应;Emax;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bility):药理效应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量效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有四个方向的变异,即同一剂量可引起不同效应,而相同的效应又可由不同剂量引起。 ;(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质反应(qualitative response) :药理效应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如存活或死亡、清醒或睡眠等。其实验结果用百分率或频数表示。 质反应量--效曲线 ;频数分布曲线;质反应的几个概念;4.药物安全性评价 (1)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TI) TI = LD50 / ED50 比值越大越安全,但这一指标并不完全可靠。 (2)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ED95 与LD5之间的距离 。 (3)可靠安全系数(certain safety factor) LD1 / ED99 , 若比值<1,说明有效量与致死量有重叠,不安全。;;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改变pH值 改变渗透压 氧化还原 沉淀蛋白 表面活性 脂溶性 螯合作用; 一、受体研究的历史;Langley提出:;上世纪20年代,Clark研究提出:; 上世纪50年代Sutherland提出第二信使学说(1971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50年代:;60年代末70年代初:;80年代(突破性的进展):;90年代(信号转导研究的高潮);2001 L. H. Hartwell, R. T. Hunt, P. M. Nurse MP key regulators of the cell cycle 2002 S. Brenner, H. R. Horvitz, J. E. Sulston

文档评论(0)

dmdt5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