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解--契嵩大师.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解--契嵩大师

中庸解第一或曰:“中庸与礼记疑若异焉。夫礼者,所以序等差而纪制度也;中庸者,乃正乎性命之说而已。与诸礼经不亦异乎?”叟从而辨之曰:“子岂不知夫中庸乎!夫中庸者,盖礼之极而仁义之原也。礼乐刑政,仁义智信,其八者一于中庸者也。人失于中,性接于物,而喜怒哀惧爱恶生焉,嗜欲发焉。有圣人者,惧其天理将灭而人伦不纪也,故为之礼乐刑政,以节其喜怒哀惧爱恶嗜欲也;为之仁义智信,以广其教道也。为之礼也,有上下内外,使喜者不得苟亲,怒者不得苟疏;为之乐也,有雅正平和之音以接其气,使喜与嗜欲者不得淫泆;为之刑也,有诛罚迁责,使怒而发恶者不得相凌;为之政也,有赏有罚,使哀者得告惧者有劝;为之仁也,教其宽厚而容物;为之义也,教其作事必适宜;为之智也,教其疏通而知变;为之信也,教其发言而不欺。故礼乐刑政者,天下之大节也;仁义智信者,天下之大教也。情之发不踰其节,行之修不失其教,则中庸之道庶几乎。夫中庸者,立人之道也。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必修中庸然后举也。饮食可绝也,富贵崇高之势可让也,而中庸不可去也。其诚其心者,其修其身者,其正其家者,其治其国者,其明德于天下者,舍中庸其何以为也。亡国灭身之人,其必忘中庸故也。书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其此之谓乎!”?中庸解第二或问曰:“所谓礼乐刑政,天下之大节也;仁义智信,天下之大教也。情之作不踰其节,行之修不失其教,则中庸之道庶几乎。仆也冥然未达其意,子复为我言之。”叟曰:“孺子有志哉!可闻道也。夫教也者,所以推于人也;节也者,所以制于情也。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礼乐刑政修,则人情得其所也。人不暴其生,人之生理得也;情不乱其性,人之性理正也。则中庸之道存焉。故喜怒哀乐爱恶嗜欲,其牵人以丧中庸者也。仁义智信礼乐刑政,其导人以返中庸者也。故曰:‘仁义智信礼乐刑政,其八者一于中庸者也。’夫中庸也者,不为也,不器也,明于日月而不可睹也,幽于鬼神而不可测也(测或作无)。唯君子也,故能以中庸全。唯小人也,故能以中庸变。全之者为善,则无所不至也。变之者为不善,则亦无所不至也。书曰:‘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是圣人岂不欲人之终始于中庸而慎其变也。舜以之为人君,而后世称其圣。颜回以之为人臣,而后世称其贤。武王周公以之为人子,而后世称其孝。中庸者岂妄乎哉!噫!后世之为人君者,为人臣者,为人之子孙者,而后世不称,非他也,中庸之不修故也。”?中庸解第三或问:“洪范曰:‘皇建其有极。’说者云,大立其有中者也。斯则与子所谓中庸之道,异乎同邪?”曰:“与夫皇极,大同而小异也。同者以其同趋乎治体也,异者以其异乎教道也。皇极教也,中庸道也。道也者,出万物也,入万物也,故以道为中也。其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此不亦出入万物乎。教也者,正万物直万物也,故以教为中也。其洪范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此不亦正直万物乎。夫中庸之于洪范,其相为表里也,犹人之有乎心焉。人而无心,则曷以形生哉;心而无人,亦曷以施其思虑之为哉。”问曰:“郑氏其解天命之谓性云,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智,土神则信。考夫郑氏之义疑。若天命生人,其性则从所感而有之也。感乎木神则仁性也,感乎金水火土之神则义礼智信之性也,似非习而得之也。与子所谓仁义礼智信,其于性也,必教而成之,不亦异乎?幸闻其所以然。”叟曰:“快哉子之问。吾尝病郑氏之说不详,而未暇议之。然郑氏者,岂能究乎性命之说耶。夫所谓天命之谓性者,天命则天地之数也,性则性灵也。盖谓人以天地之数而生,合之性灵者也。性乃素有之理也,情感而有之也。圣人以人之性皆有乎恩爱感激知别思虑徇从之情也,故以其教因而充之。恩爱可以成人也,感激可以成义也,知别可以成礼也,思虑可以成智也,徇从可以成信也。孰有因感而得其性耶?夫物之未形也,则性之与生俱无有也,孰为能感乎。人之既生也,何待感神物而有其性乎?彼金木水火土,其为物也无知,孰能谆谆而命其然乎?怪哉郑子之言也,亦不思之甚矣。如其说,则圣人者何用教为,而或者默尔然之。”?中庸解第四或曰:“吾尝闻人之性有上下,犹手足焉,不可移也。故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韩子曰:‘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孟子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而与子之谓性者疑。若无贤不肖也,无人之与畜也,混然为一,不辨其上下焉。而足可加于首,首可置于足,颠之倒之,岂见其不移者也。子何以异于圣贤之说耶?”叟曰:“吾虽与子终日云云,而子犹顽而不晓,将无可奈何乎。子接吾语而不以心通,仍以事责我耶?我虽巧说,亦何以逃于多言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