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形特徵台湾的生成根据地质学界的研究结果.PDF

台湾地形特徵台湾的生成根据地质学界的研究结果.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地形特徵台湾的生成根据地质学界的研究结果

第二章 認識生存環境 貳、臺灣環境 一、臺灣地形特徵 臺灣的生成 根據地質學界的研究結果,臺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千萬年 來板塊的擠壓和造山運動,形成了臺灣島,再經歷數百萬年來持續不斷的褶皺、抬升、 陷落、斷裂、侵蝕及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變化,才形成臺灣這樣一個集複雜地形與自 然災害於一身的高山島與地震島。 註: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在台灣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接觸,地形上出現了 聚合式板塊交界的特徵。 臺灣地形結構 臺灣島南北長約四百公里,寬約一百五十公里,處於兩大島弧 ( 海溝系統交會之 處 ) 。臺灣的主體造線大致成北北東走向,在東北成東北向,在東南成南北向。依地質 單元區分,由西向東可分為:海岸平原、西部麓山帶、雪山山脈、脊梁山脈以及海岸 山脈。 臺灣全島在地質構造上由三條主要斷層區分為四個單元。第一條是花東縱谷大斷 層;第二條是梨山、潮州斷層 區隔脊梁山脈與雪山山脈( ) ;第三條是位在西部麓山帶 與台地前緣的斷層,稱山前逆衝斷層(斷層以東是褶皺隆起山脈,以西是尚未隆起變形 的平原區 ) 。 臺灣造山期區分 呂宋島弧向西北方向斜撞歐亞大陸,隨著菲律賓海板塊的移動,碰撞點由北向南 移動,使得臺灣的造山運動也由北向南移動。 1.臺灣北部最早開始造山,現在已經到了衰亡期。 2.由花蓮到台東 ,則是造山運動的成熟期。 3. 至於位於台東以南的台灣南部及其以南海域則是造山的胚胎期。 臺灣地形持續變化 1. 大屯火山有可能再噴發 臺灣北部地殼不再造山,反而受到撞後而起的張裂力量 (如蘭陽平原由地殼張裂而 形成) ,若目前的拉張崩解作用仍在持續,大屯火山群在未來有可能再噴發。 2. 玉山仍在持續升高 臺灣島每年約以七公厘速率上升,目前玉 山主峰一帶正處於造山運動高峰期,預 估玉山將會再升高。 3. 恆春半島不斷隆起 臺灣弧陸碰撞引起的造山運動由北而南逐 步發生,玉山海拔近四千公尺,恆春半 島才剛露出海面,將來可能隆起至四千公尺,甚至更高。 12 二、臺灣天然災害 以人類的觀點,地球岩石圈、海洋圈、大氣圈上所進行的劇烈變動,造成人類周 遭環境的破壞,使得日常習慣的生活型態突然中斷,導致人類直接或間接蒙受損失, 稱為「天然災害」。茲就台灣四種較嚴重天然災害及其影響分析如下: (一) 地震與災害 台灣地區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由於歐亞大 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不斷地擠 壓、碰撞,以致全島遍佈著許多活動斷層,地震發生的頻率高,被歸類為世界上的多 震國家。 民國 24年新竹-台中烈震與民國88年921集集大地震,這兩次地震合計奪走了將 近六千條的人命,超過三萬人受傷,財務損失高達數千億元。 地震是指由地震波所造成岩石圈的振動。自然現象和人為因素都能造成地震波, 但通常以天然地震為主。地震發生後,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遞,當到達地表時帶動地 面的劇烈振動,受到搖動的建築物或地體岩層可能因此受到破壞。分析近一百年來台 灣地區地震發生的位置分布情形可知, 1. 大部分的地震發生在東北地震帶以及東部地震帶上,主要是由板塊邊界碰撞所造 成的。尤其在東北地震帶中可發現一明顯帶狀分布,深度可達兩百公里深,為菲 律賓海板塊隱沒下插至歐亞大陸板塊的現象。 2. 台灣西部地區的地震,顯得較為稀疏,主要由活動斷層的錯動有關,導致斷層錯 動的應力來源仍是兩板塊的相互擠壓作用 。根據彈性物質的特性,岩層破裂或錯 動的現象只發生在堅硬的地殼內部,因此 ,台灣西部的地震震源深度,絕大部分 均淺於二十公里。這類淺源地震因距離地表近,容易引發地表強烈震動而致災, 尤其台灣西部為人口稠密、遍佈經建設施現代化都市的地區,災害損失自然容易 擴大。 3. 1986年花蓮地震對位在震央區附近的花蓮地區影響輕微,然而距離震央分別為一 百二十公里遠以及八十公里遠的台北地區和宜蘭地區,則受到嚴重衝擊,災情大 了許多。事後經由地震學家的研究證實,地震波傳達到地盤和地表地質鬆軟的地 區時,振幅將有放大的效應,對於其上的高樓建築構成破壞,這現象最著名的例 子是發生在1985年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