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精品课程.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第十三讲 心理健康 与 人格完善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的本质 (1)定义: 心理是人对现实的一种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主体和客体是两个基本要素。 (2)起源:反应与反映。 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大学生的心理矛盾 2、大学生的心理感冒 3、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4、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5、大学生的心理变态 6、大学生的自杀 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大学生的心理矛盾 (心理冲突和和心理困惑) (1)独立与依赖的冲突;个人要求独立与不能摆脱对父母师长依赖关系的矛盾; (2)自我发展的快慢与家长教师要求高的矛盾; (3)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理想追求与现实生活差距大的矛盾; (4)消费行为选择与自身经济能力不平衡的矛盾; 自杀事件: 2001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五山 某高校2000级研究生坠楼身亡。 据了解,他们研究生的每门课要根据成 绩排名,排在最后5%~10%的学生,给予黄牌,累计三个黄牌就换一个红牌,得红牌的学生毕业难度较大。 该学生可能是成绩太差,受不了刺激。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定义 (1)传统的健康观 认为人的躯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忽视了心理和精神的健康。 心理健康是20世纪中叶以来,由科技、文化和社会所决定的一种全新、多元的视角看待健康的产物。 我国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普及工作越来越重视,日益普及和提高。 四、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1、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 2、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3、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心理咨询的方法 四、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1.提高自我心理素质 (1)心理素质 A.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心理品质,即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 B.大学生心理素质主要是指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兴趣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C.衡量心理素质好坏的标准是活动效率、成就以及身体健康。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促进人们获得更大的成就,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 案例分析 1、朋友的优秀让我自卑 小毛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可是进入大学以后却变得越来越自卑了。他一直喜欢跟那些优秀的同学交朋友,因此,她的朋友每一个都很优秀。然而,在朋友们面前,小毛又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行,所以越来越不爱说话,渐渐地,就越来越不会说话了。时间长了,小毛常常感到心里很想跟他们在一起,却又怕跟他们在一起,因为面对充满自信的朋友们,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心里总是很紧张。有时候,她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优秀,但更多时候,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小毛不知该如何克服这种自卑感。 案例 《中国青年报》报道: 今年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参加 公务员应聘,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 格后,竟用尖刀行刺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 的工作人员,造成1死1伤。 关于贫困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使贫困大学生的存在成为客观事实; 但是,贫困并不意味着不幸,它也可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要在乎贫困,也许它是另一种幸运的开始。 参考书目 1.安东尼·吉登斯著,陈永国、汪民安等译: 《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与爱欲》,社会文献出版社 2001年2月版。 2.潘绥铭、曾静著:《中国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艾布拉姆森著,陆杰荣、顾春明等译:《弗洛伊德的爱欲论——自由及其限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艾·弗洛姆,李健鸣译:《爱的艺术》,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 5.蕾伊·唐娜希尔著,李意马译:《人类性爱史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地址:叶耀珍楼五楼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1:30,13:30~17:00 提供的服务项目 1.心理咨询 2.团体心理训练 3.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测量   五、问题思考 1.如何理解“态度决定一切”、 “性格决定一切”、“意志力决定一切”? 2.如何理解“孤独”? 3.如何解读自杀现象? 4.人际交往中,究竟是“人心叵测”,还是“人心可测”? 5.人生需要不需要阿Q精神吗?知足常乐等于不求上进吗? 6.人生是摘最大苹果还是摘够得着的苹果? 7.为什么要“笑对人生”? 8.如何解读“高智商”、“低情商”现象? 心理调适的措施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