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古代文化常识选修《中国民俗文化》.docVIP

课本古代文化常识选修《中国民俗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本古代文化常识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单元 《北京的春节》(老舍) 1、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首,古时也称“元旦”。关于“元旦”,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四始”之说了:“正月旦,岁之始,时之始,月之始,日之始。”就是说正月里的第一天是一年的开始,因而人们将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贺,人们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留下自己的希望与祝愿。 2、春节风俗 (1)家家户户都要为新年的来到而做各色各样的准备,备齐各色吃穿用的“年货”,大人小孩都要准备好新年穿的新衣服,所谓“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同时,腊月里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各家各户还要进行扫尘、贴春联、挂年画、祭灶等。如宋人吴自牧《攀粱录》中已经有这样的记载了:“十二月尽……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目的是“以祈新岁之安”,这种扫尘风俗一直保存到今天,也反映了我国人民讲卫生的好传统。语文月刊 (2)春节前家家都贴春联、挂年画,这些最初都与传说中的怪物“年”有关,人们贴于门上的对联,是为了镇住“年”,将它吓跑。久而久之,春节贴春联、挂年画,变成了一种喜庆的象征。 (3)腊月十十三,民间有许多地方都有祭灶的习俗。因为相传腊月二十四,灶神将要回天界向玉皇大帝复命去,百姓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都要举行祭灶仪式。这时人们就要在灶神像前放上年糕、糖、瓜果等供品,意谓使灶神吃了以后不再讲人间坏话。有的地方在祭毕后还要将灶神像烧掉,意谓升天。而有的地方则让小孩拣细秫秸,扎成马与狗的形状,意谓让灶王乘坐上天。 (4)迎新年之俗,当以除夕为最重。除夕,是指夏历十二月的最后一日,意谓旧的一年至此夕而除。人们为了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就格外看重这一天。此日一入夜,家家户户便围坐在摆满丰盛菜肴的桌前,举杯互祝,共吃团圆饭(年夜饭)。 (5)除夕之夜守岁、辞岁,当是全国各地都有的风俗。辞岁,意谓辞别旧岁。除夕之夜,全国各地还有一些比较普遍的风俗,如给压岁钱,迎新灶,烧秦桧等。 (6)压岁线,亦称“压祟钱”。除夕年夜饭后,由尊长向晚辈分赠钱币,并以戏线穿成串,挂于小孩胸前,谓能压邪驱鬼,此俗从汉代开始就有了。语文月刊 (7)迎新灶之俗,都于除夕夜举行,相传灶神腊月二十四上天复命,除夕之一天返回,故民间都于此日在厨房内贴上新的灶神像,像前摆上供品,并焚香燃烛。 (8)春节放鞭炮已有几千年历史,这一传统更多的是为了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以及对新一年的祝福,在图吉利的同时,更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9)新春佳节,特别是正月初一一早,人们一见面,都要作揖道喜,互相祝福,这就是“拜年”。拜年是主要的春节风俗之一,人们互道平安,互道吉祥,共享节日的喜悦。 中国地域广大,民俗风情各有不同,各地风俗都有一些地区的特点。大多数的风俗,都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一种现实反映,它们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与企盼,有的是为了讨个口彩,有的是为了图个吉利,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10)正月初一到初五,南方许多地方都有点岁灯的风俗。正月初二,全国的许多地方都有“回门”的习俗,即出嫁的女儿要与丈夫一起回到娘家拜年。 (11)新年中的祭祀活动则更是少不了的,除祭祖以外,许多地方都有迎新灶,祭财神、拜星君、拜玉皇大帝的风俗。 ? 《过节和观灯》 1、端午:粽子、蚕豆、雄黄酒与炒五毒(韭菏茭草、木耳、银鱼、虾米等,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蜥蜴、蜘蛛、蛇、蜈蚣等五毒)、菖蒲、艾叶、佩饰(以五毒为题材的香袋、绣荷包)、白娘子的故事、龙船 2、元宵节庆: (1)张灯结彩,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 (2)闹元宵:元宵节突出的特点是“闹”,而且是晚上“闹”。众多群众游乐内容,都在“闹”中取乐,以“闹”逗人。有乐舞锣鼓为主体的。 (3)耍龙灯:也称舞龙或龙舞等。舞龙之所以又称舞龙灯,是因为舞友和花灯是分不开的。 ? 《虎丘记》(袁宏道) 1、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曾任吴县知县、顺天府教授等职,与其史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曾为文反对复古,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此文是对虎丘中秋月夜的盛况的描写。写了中秋月夜下竞歌场景。 3、几尽一刻:一刻,比喻歌声的悠长。古时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语文月刊 ? 相关链接: 1、送灶(上面有讲述) 2、新年(上面有讲述) 3、财神日:农历正月初五日,叫做财神日,店家开门发利市。 4、春节写对联 5、红红火火闹元宵:元宵节是春节过后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也称“上元节”“元夕节”,时为正月十五日,因为此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就称“元宵节”。全国大多以张灯为主,以观赏灯会来庆贺这一节日,所以民间也有将它称为“灯节”的。 6、中秋 ? 第二单元 因不同区域、不同民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