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收心止念
静功如何止念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 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以至 于有人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 不觉得心中有念,及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 步进人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 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 生的人静状态?根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 方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 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 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 先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之后 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 之。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 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日: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但是就怕杂念太多,脑子 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得不可招架, 一加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 以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 有杂念,即用微意收归身内,然后忘掉,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 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 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 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 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 (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谓“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 忘,乃是对于自我心性层次的一种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 移人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师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 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 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 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妄之心,可见“忘”字,非 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的一种境 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人静,这是中华道家独有的心法。 3.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人静。 假若浮游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 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 回忘掉”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 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 成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 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中只要身体稳 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 念自然也就慢慢的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静境。中间猛然一觉, 心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象不听话的孩子,淘气 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分,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 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 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 第一种办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 中善之法。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 上去除杂念这个心念,又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 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架的人, 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 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 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这些用法都要因 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 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有念即止”, 属于意念法;第二种“收回忘掉”,属于微意法;第三种“顺其 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人静的功夫,当然以不动意 念(或微用意念)者为优。故以第一法为下善,第二法为中善,第 三法为上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使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