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刘渡舟教授治慢性乙肝经验等.docVIP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刘渡舟教授治慢性乙肝经验等.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刘渡舟教授治慢性乙肝经验等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刘渡舟教授治慢性乙肝经验等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 刘渡舟教授治慢性乙肝经验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傅延龄 刘渡舟(1917-2001),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大师,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张仲景等名医的经典方剂,擅长诊治肝胆病、肾病、脾胃病等多种内科疾病。 刘渡舟教授认为,辨治慢性乙肝,辨气血最为关键。根据临床观察,他将慢性乙肝分为“气分肝炎”和“血分肝炎”,分别创制了柴胡解毒汤和柴胡活络汤。 气分肝炎基本症状是肝区胀或疼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烦躁、身体困重、不耐劳作、睡眠多、尿黄;舌体大、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脉体挺直而长,如按在绷紧的琴弦上,有弦劲之感,称为弦脉;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称为滑脉)或脉大、脉数;望诊尚可见面生粉刺、面如蒙油垢,或面潮红,或白睛黄赤等征象。 血分肝炎基本症状是肝区胀或疼痛、身体疲乏、不耐劳作、烦躁、饮食基本正常;舌苔薄腻、舌体不大或见瘦小、脉弦细。有时血分肝炎可以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这是毒邪深伏血分,而不明显地表现于外的缘故。 柴胡解毒汤由柴胡、茵陈、土茯苓、草河车、凤尾草各15克,黄芩12克,炙甘草8克,土元(即土鳖虫)、茜草各10克等组成。其功效为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用于气分肝炎。 柴胡活络汤在柴胡解毒汤的基础上再加活血通络、养血和血的当归、白芍、泽兰、红花各10克等组成。用于血分肝炎。 加减肝区疼痛明显者,合用金铃子散(延胡、川楝子各10克)以疏肝活血止痛;脾气虚大便稀者,加白术、茯苓各10克健脾益气;尿黄明显者,加金钱草30克、虎杖10克;谷丙转氨酶居高不下者,加垂盆草20克;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倒置者,重用土元、茜草各15克;小三阳或大三阳滴度高者可加叶下珠15克。 (本文作者系刘渡舟教授学术继承人,先后师从我国“伤寒”泰斗李培生教授和刘渡舟教授。)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请专家对验方进行点评,虽然只有短短一两句话,希望能带给读者更实用的参考。 三七粉治前列腺肥大 三七可研末吞服,也可炖肉食用。一般用量3~6克/次,2次/日。(摘自《当代健康报》) 点评:前列腺肥大与肾阳虚或下焦淤阻有关,下焦淤阻型患者可单用三七散淤、消肿、止痛。 夜卧出汗食疗方 取鲜桑叶烘干碾为细粉末。每次取粉末10克,连同大米粥1小碗约100克,饭前20分钟调服,早晚各服1次,连服3日。(摘自《老年日报》) 点评:上方及服法出自元代《丹溪心法》,近代秦伯末、颜德馨二位名医也颇推崇单味桑叶治盗汗(夜卧出汗,醒来自止)。桑叶有清肺功能,中医有“肺主皮毛”的理论,用桑叶治汗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金银花藤治皮肤瘙痒 用金银花藤,加少许食盐,用水煎,待凉后洗患处(全身痒可用其洗澡),每日3次。(摘自《健康之友》) 点评:金银花藤(忍冬藤)清热解毒,食盐可消炎杀菌。二味煎洗,能止湿疹、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 治小儿便秘方 取大黄10克,冰片2克,研成极细粉末,取醋适量将粉末调为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上敷脐,12小时换药1次。一般1次可愈。为巩固疗效,可连续贴1~3次。(摘自《健康财富》) 点评:大黄清热通便作用较强,采用敷脐疗法则药效缓和,适用于小儿乳食积滞之便秘(多伴有身热面红、口渴尿赤、纳少呕吐)。 (点评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