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俗篇12.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民俗篇 1.太平道乐 太平道乐源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是在起义的舆论发动和起义过程中形成的。自汉末至今在邢台广宗、巨鹿、平乡等地传承延续了1800多年,并不断得到补充、发展与完善,吸收佛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成分,更多地吸收融合这一带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的韵律,逐渐形成一套经乐与器乐组成的完整的太平道乐。乐器以管、笙、笛、萧为主,以坛鼓、云锣、铛子等为辅,演奏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为静乐,演奏时或坐或立;一种是动乐,边吹奏边进行,又称舞乐或道舞。流传下来的曲谱主要有《太平十八番》、《三仙曲》、《朝天子》、《经堂乐》、《玉芙蓉》等,还有大型民间舞蹈《抬黄杠》等,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 2. 南和抬皇杠 抬皇杠也叫抬杠,抬花杠,是流传于河北南和河郭一带的民间娱乐活动。抬皇杠原来是向皇宫送贡品的,一杠配一马。相传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在南和张路郄村一带和汉军展开激战,河郭一带的村民,用皇杠带着食品给农民军送粮,在贾宋和那里的村民汇合一起支援起义军。后来形成习俗年年正月十三至二十在河郭抬杠,二十一和二十二在贾宋抬。现在已形成三十二杠,三十二匹马,参加者上千人,围观者数万人,已成河北规模最大的民间活动之一。 3. 内丘神码 内丘神码是年画中的一种,以它对诸神的崇拜,独特的民间民俗信仰,古朴原始的艺术造型,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作为华夏农耕社会遗存下来罕见的原生态文化艺术,而成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 内丘神码最早是人们直接画在石壁或墙壁上的一种艺术,画像祭祀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为了使神像保存得更完好、持久,开始进行石雕和泥塑。随着邢窑白瓷的兴起,神像也开始进行烧制。随着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作为中国最古老发达的陶瓷制造业中心——内丘,造纸术和雕刻印刷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内丘神码也得到空前发展。内丘神码作为邢窑白瓷的姊妹艺术,经过多年的传承,目前不仅是邢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功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沙河藤牌阵 藤牌阵是我国北方仅存的一种古代兵法实战技术,自明至今已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如今仅存于沙河十里铺村,当地人称之为打藤牌。藤牌开战时,由战鼓指挥,大筛锣、铙、镲、钹辅助烘托。表演阵法时,攻守方每队最少4人,藤牌兵左手执藤牌,右手执短刀,与4名攥三齿叉、大片刀、长矛或木棍者按阵法轮番打斗。 实战时藤牌阵法变化无穷,常见的有一字长蛇阵、八卦连环阵、梅花五方阵、四门迷魂阵、八门穿心阵等,阵容可随实战需要扩大到成千上万人。它在防身御敌和活跃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不仅代表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蕴涵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无坚不摧的民族气节和精神。 5.隆尧泽畔抬阁 据传泽畔抬阁系明永乐元年(公元1404年),山西洪洞县马姓兄弟移民至泽畔落户后将晋故里一带民间社火移植而来。它源于元朝末年的扛神活动,后逐渐演变为抬由活人化妆的神,后变为四人抬,再演变为现在的八人抬阁,逐渐成为一项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至今已流行500余年,被人誉为泽畔抬阁。其形式古朴奇特,是一种农民自演自娱的艺术形式。 泽畔抬阁来源于民间神火活动,其艺术特色非常鲜明。一是泽畔抬阁的最大、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神秘莫测。二是造型别致,气魄宏伟。三是演员在表演时不念不唱,仅有头部、双臂的简单动作。扮相和造型多来自民间传说和戏剧。四是抬阁集中了戏剧、舞蹈、杂技、美术、音乐等多个艺术形式。 6.隆尧招子鼓 招子鼓是一种传统的乡艺,广泛流传在隆尧东部一带。其中以隆尧千户营乡最为盛行。隆尧招子鼓有其独特的风格,最明显的标志是每个小鼓演员背部都负有一杆引人注目的鼓招子。 招子鼓的器乐全是打击乐,大致分鼓、锣、钗三类。锣与钗因直径的大小不一,分别发出低、中、高不同的音响,与大小鼓相配,和谐悦耳,铿锵有力,格外振奋人心。 招子鼓是一种在街头广场演出的民间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风格,其乐谱最明显的特点是休止符多,其乐谱的长短也有差异,在演奏方法上形式多样,变化无穷。听起来和谐悦耳,振奋精神。 7.梅花拳 梅花拳简称梅拳,流行于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自明末清初创建以来,已有几百年历史,因过去在木桩上练习,故称梅花桩 。后改为以砖代桩或在地上演练,又叫落地干枝梅花拳,是我国武术中著名的优秀拳种之一。因其拳分五势,模仿五瓣梅花,取梅花耐寒之意,又多在梅花树下练武,遂故命名为梅花拳。 梅花拳不仅在中国大地广泛流传,而且还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梅花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的流派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武林高手的不断锤练,日臻完美,它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简单易学、效果显著,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文武并重,是中国著名的文武双修的拳派。 8.平乡丝弦 丝弦又名弦子腔,是河北省的古老剧种之一。由于它是一个由宫调与越调两种声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