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肿瘤的化学治疗与综合治疗 一、肿瘤化疗概述 化学药物治疗是恶性
肿瘤的化学治疗与综合治疗
一、肿瘤化疗概述
化学药物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三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的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记载。在西方医药记录中,对于肿瘤的化学治疗的记录则首推在1865年,Lissauer应用含有亚砷酸成分的砷制剂治疗慢性白血病。但是,现代肿瘤学认为,使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开始于1946年,Gilman 和Philips 应用氮芥治疗恶性淋巴瘤成为化学治疗肿瘤以及近代肿瘤化疗的开端。此后,1957年,Arnold合成环磷酰胺,Duschinshy 合成5-氟脲嘧啶等药物并应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均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肿瘤化疗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进入到70年代,顺铂和阿霉素等新药进入临床,肿瘤内科在睾丸肿瘤、滋养细胞肿瘤和儿童白血病已取得根治性效果,使得肿瘤内科追求的目标由姑息治疗转到了争取获得根治。进入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后,肿瘤内科学发展迅速,以众多作用机制新颖的新药进入临床为代表,其中包括:抑制微管蛋白的解聚的紫杉类(紫杉醇、泰素帝)药物;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喜树碱类(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分子靶点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STI-571、Iressa),单克隆抗体:抗CD20单抗(美罗华),抗HER2单抗(Herceptin)等。此外,随着肿瘤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诊疗观念、方法、以及临床多学科协作的开展,很多新的肿瘤内科新技术也不断的应用于临床诊疗之中,包括:高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实体瘤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多药耐药基因的发现、生物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对肿瘤宿主的认识逐渐深入:肿瘤细胞免疫和抑癌基因的应用;造血刺激因子(rhG-CSF、rhGM-CSF、EPO);5-HT3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时的临床肿瘤内科治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到目前,依赖于内科化疗已经可以使得部分肿瘤成为“可根治的肿瘤(治愈率30%)”,包括:滋养细胞肿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霍奇金病、Burkitt淋巴瘤、大细胞淋巴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神经母细胞瘤、Wilms瘤;通过化疗手段还可以使得少数病人的肿瘤可能获得根治(治愈率30%),包括: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乳腺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肉瘤、小细胞肺癌、肝癌(动脉化疗);部分肿瘤可以获得姑息性的疗效,包括:肾癌、黑色素瘤、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肿瘤、胃肠道癌;此外,尚有部分肿瘤通过配合手术和(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包括:乳腺癌、大肠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部分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二、肿瘤化疗基础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转移和浸润性生长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目前公认多数肿瘤是单克隆起源,即恶性肿瘤是由一个癌变细胞演化而来。这个癌变细胞作为母体细胞不断增殖,产生子细胞,使得癌细胞群体随之增大。在癌细胞群体中,往往会产生出变异的群体或细胞亚群,他们除继承了母体细胞的特性外还具有新的特征,显示出更为恶劣的生物学行为,侵袭性和转移能力明显增加,称为肿瘤的异质性,这也是肿瘤治疗中的最大障碍。肿瘤不仅可从局部出发,沿着组织间隙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浸润性生长,而且部分癌细胞由于异质性,可以沿着淋巴系统或血循环形成转移病灶。肿瘤细胞在尚未成为转移结节之前的微小转移灶(或亚临床灶)时候,无任何临床表现,常规检查方法如X线、B超、CT等,甚至常规病理检查也难以发现。当在适宜的环境下,微小转移灶获得新生血管的支持就逐步发展成为临床病灶,产生症状,并能被临床查出,威胁病人生命。癌肿的转移,则表示肿瘤已经不再局限于原发部位,有发展为全身转移瘤的可能,使病情进入晚期,预后不良。所以,转移视为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不论手术或放疗均不能解决癌症的转移问题,而化疗在于强调全身性治疗肿瘤病人,为治疗全身亚临床微小转移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癌细胞恶性增殖通过有丝分裂一分为二,细胞内遗传物质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呈双螺旋链结构)要成倍增加并均匀分到子细胞中去,因此DNA需要一个生物合成过程,原料为各种核苷酸,而核苷酸的合成需要嘧啶类前体和嘌呤类前体及其合成物。细胞增殖前必须使染色体中携带遗传信息的DNA进行复制,再经DNA为模板合成RNA(转录过程),然后由RNA指导合成各种蛋白质(翻译过程),以控制细胞遗传性状和细胞功能。其过程经历:①双链DNA解开为单核;②转录为RNA;③翻译成为多肽或蛋白质;④执行酶、激素、生长因子等功能四大步骤。大多数抗癌药作用于这一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DNA合成。按细胞DNA含量的变化,可将增殖细胞的生长繁殖分为:M期(有丝分裂期),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DNA合成后期)四个期,称细胞周期。G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高铬铸铁铸渗层的组织分析.pdf VIP
- 农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规程.doc VIP
- 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纳税人端使用的说明书.doc VIP
- 【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财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8300字.docx VIP
-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pdf VIP
-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pptx VIP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 VIP
- 区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纲、地质图图式、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pdf VIP
- 无钼镍高铬合金铸铁耐磨衬板的研制与应用.pdf VIP
- 一种低温脱除氢气中氧气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及其应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