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2).docVIP

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2).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2)

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周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源自孔子对诗歌、乐舞的功能及其艺术活动机制的概括。《论语·阳货》有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它全面集中地表述了诗歌通过表达情志来发挥社会作用的机制,表现出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准确把握. 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的“兴”,主要指诗歌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启发感染作用,可以引发联翩的想象,可以“引譬联类”“感发志意”,增进人的修养.《论语·学而》载子贡能借引《诗经》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说明品德修养必须要不断提高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是诗歌起兴作用的具体例证.“观”则点明了诗歌的认识功能,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指的是诗歌能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情物态,可通过诗歌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和人民的愿望.此外,“观”也可以包括对赋诗者品性和志向的观察.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主要指人们可借诗歌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促进群体成员间的协和融洽。孔子主张诗教、乐教,认为诗歌和音乐教育可协调社会关系和群体氛围,使人们和谐相处.所谓“怨”,即“怨刺上政”,主要指诗歌可以抒发不满,泄导人情.“怨”的内容既可以是针对社会政治的,也可以不局限于宏观政治领域,举凡家庭、朋友、男女以及各种社会人事之间,都会有情感的郁结,都可藉诗歌加以抒发。由于儒家“诗教”的约束和“中和之美”的规范,这种“怨”又必须是“温柔敦厚”和“止乎礼仪”的.后来司马迁所谓“《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甚至韩愈提出的“不平别鸣”的观点,都与“诗可以怨”的见解一脉相承. 兴观群怨说,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诗歌的抒情性、感染性,认识作用和社会效果等特征,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项重要贡献。虽然四者主要从诵诗、学诗和用诗的角度上立论,但其精神贯通于整个文学活动.兴、观、群、怨四字概括精当,言简意赅,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和生机,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和发挥的空间.后世的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常常用它作为反对文学脱离社会现实或缺乏积极的社会内容的武器.例如,刘勰针对缺乏怨刺内容的汉赋所提出的:“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文心雕龙·比兴》)在唐代兴起的反对齐、梁遗风的斗争中,诗人强调诗歌的“兴寄”以及唐代新乐府作者所强调的“讽谕美刺”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都继承了兴观群怨说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传统.直到清末,在黄宗羲的《汪扶晨诗序》及其他许多作家的文学主张中,还可以看到这—理论的巨大影响.当然这一理论对后世也有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后世一些人由于只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文学艺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或把文学的社会功能理解得过于褊狭,例如对于山水诗、爱情诗的某种排斥就是如此,因此常常造成偏颇.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观群怨”学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一,是孔子对中国文学理论批 评的一个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B.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兴观群怨”的理论,认为诗歌通过表达情志来发挥 社会作用,准确把握了诗歌的艺术特征。 C.“观”既指通过诗歌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和人民的愿望,也指对赋诗者品性和 志向的观察。 D.山水诗和爱情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排斥,是因为它们虽然体现了文学艺术本身的特 点和规律,但缺乏应有的社会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群居相切磋”,孔子主张借诗歌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协调社会关系和群体氛围, 促进成员间的协和融洽,使人们和谐相处。 B.诗言志,人们情感郁结,对社会政治不满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心有所触情有所感,都 可藉诗歌加以表达抒发,以浇胸中块垒。 C.“兴观群怨”学说言简意赅,概括精当,虽然它是从诵诗、学诗和用诗的角度上立论, 但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都贯通着它的精神。 D.后世的作家和文学理论家继承并发展了“兴观群怨”学说,特别看重文学的社会功 能,反对文学脱离现实或缺乏积极的社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关雎》首章以水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这种写法 是“兴观群怨”理论中“兴”的具体表现。 B.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 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C.司马迁“《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以及韩愈“不平则鸣”的观点, 与孔子所说的“诗可以怨”的观点是一致的。 D.自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