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正宫〕 端正好·上高监司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爱憎分明的情怀。 2.了解元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曲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本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者简介 刘时中(?—约1324),名致,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中阳)人。元散曲家。因曾依姚燧在江西龙兴(今南昌)居住,故又自称“古洪刘时中”。少时随父居广东,父殁后游宦于湖南、江西、河南等地,历官湖南宪府吏、永新州判、河南行省掾、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等。致仕后寓居杭州,与张可久等酬唱。所作散曲今存七十余首,有清丽的写景抒情之作,也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一说写[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的是另一个名叫刘时中的潦倒文人。 元天历二年(1329),天下大旱,江西遭灾严重。投机商贩趁火打劫,囤积居奇,倒卖粮食;贪官污吏巧取豪夺欺压百姓,致使饿殍“填街卧巷”、小民“鬻妻卖子”,人民生活十分悲惨。翌年,刘时中 写了两套散曲[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以淋漓的笔墨向读者揭示了元代人民悲惨生活。 内容述评 本套曲中,作者以写实笔法反映灾荒年中民众的苦难与社会的黑暗,歌颂了施仁政于民的官吏,以淋漓的笔墨向读者揭示了元代的社会面貌。本曲一扫曲坛吟风弄月、离愁别恨的旧习,直接以创作尖锐触及当时重大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元代的残暴统治这在元散曲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尽管其中也表现出作者的阶级局限,但其战斗性和思想艺术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全套十五支曲子大体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首曲【端正好】可视为全套的序曲,与【尾声】相呼应,交待写作的缘起。 第二部分:【滚绣球】与【倘秀才】三次反复,共六支曲子描写天灾与民瘼,这是全曲的重头戏 第三部分:【滚绣球】与【伴读书】两支曲子,揭露官吏昏庸,与劣绅勾结,加重了百姓的困苦。 第四部分:两支曲子,先写高监司的仁政给百姓带来一线生机,继而再写百姓的困苦情状,向高监司呼吁。 第五部分:由四支【煞】、【尾】曲组成,歌功颂德,表达了对高监司的感激与祝福。 一、不加任何粉饰的白描手法 全套曲子不以华丽的词藻见长,而是用不加任何粉饰的白描手法将天灾的严重、粮食的匮乏、饥民的困苦、社会的混乱、都有十分生动细致的描绘出来,而对奸商的鬼蜮伎俩,官绅勾结的手段,也有毫不留情的揭露。 二、炽烈的感情表达 作品中,对灾民的悲悯之情、对奸商的憎恶之情、对贪官的愤恨之情、对高监司由衷的感激之情、都一一渗透于字里行间,而这些都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爱憎分明的情怀。 思考与练习 一、 作品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灾民困苦的生活? 二、 除了天灾,作品中还写了哪些“人祸”? 三、 全套中以古喻今使用了哪些典故?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补充注释 相关评论 刘时中在他们里是位杰出的作家……其伟大的作品则为《上高监司》的两套[端正好]。这两套俱见于《阳春白雪》,是散曲家们从来未之尝试的新的境界。他在这里,把散曲的作用,提高到类似白居易《新乐府》的了。(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元散曲作家刘时中有《上高监司》曲文两大套,刻画世态,至为深切。(郑振铎《论元人所写商人、士子、妓女间的三角恋爱剧》)    元代散曲作家有两个刘时中,一是石州宁乡(今山西平阳)人,曾任翰林待制等职。另一个是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在此散曲中,有“据江西剧郡洪都”一语,写江西发生的事情,可知此曲作者,应是江西的刘时中。   元刊《阳春白雪》收有署名为刘时中的[新水令]《代马诉冤》,以马的口吻诉说“世无伯乐”,“把我埋没在蓬蒿,失陷污泥”。情绪十分悲愤。山西的刘时中,世代簪缨,高官厚禄,不可能有这样的情感,它只能是江西刘时中的作品。由此也可推知,这一位刘时中是胸怀大志而又穷愁潦倒的人物。 * * 正 宫 端正好·上高监司 刘时中 思考练习 艺术欣赏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内容述评 退出 刘时中 朗 读 资料链接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作品从天灾的严重、粮食的匮乏、饥民的困苦、社会的混乱等方面写了口中食、疾病状况、偷抢行为、鬻妻卖子现象、饿殍遍野等惨状. 投机商贩,倒卖粮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