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国家林业局推荐申报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一.DOC

通过国家林业局推荐申报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一.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过国家林业局推荐申报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一

通过国家林业局推荐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黄土高原草地恢复调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二、项目简介: 针对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等重要问题,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及省部多个项目的重点资助下,对黄土高原的陕西、宁夏、甘肃及内蒙古等典型区域,按照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长期定位监测与区域大尺度示范验证相结合,大面积自然修复与人工改良及高产高效栽培与适度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上世纪70年代末,历经三代科学家40年连续定位试验与阶段专题系统研究,重点开展了退化草地自然修复演替过程与恢复机制,主要牧草抗旱特性与人工草地土壤水分调控,灌草合理配置与恢复草地适度利用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研究成果直接回答了国家退耕还林草与封山禁牧工程实施以来出现的黄土高原林草地建设如何分区、退化草地如何恢复、恢复草地如何利用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取得了重大成效,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成功示范与大面积推广应用。 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一是在植被地带性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分区,提出植被建设调控方案与重点治理区域范围;二是破解了退化草地植被的退化机理与恢复演替过程,首次提出了天然植被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植被以“先封后建、先草后灌”的稀疏配置技术模式;三是阐明草地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机制,解析了长期封禁不利于草地自然更新,适宜恢复时间为10-15年方可进行合理刈割和放牧管理,建立了适度刈割和放牧利用强度和频度;四是明确草地土壤水分生态阈值与需求规律,揭示了豆科、禾本科牧草生理生态学特性与水分适应机理及其抗旱原理,提出在降雨量300-550mm范围,植被建设要以草灌为主,物种选择以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最佳,建立了优良灌草合理配置的陡坡调控治理技术体系;五是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放牧与舍饲结合的养殖技术体系,确定了合理的户均养殖规模和出栏率,促进草地自然更新,实现草畜平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目标;六是在我国西部建立了第一个本氏针茅典型草原自然保护区和灌木林基地,面积20万hm2,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并在渭北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和陕西黄河盐碱地,建立了以苜蓿为主的人工草地5万hm2。 研究期间在草地恢复建设与调控利用关键技术和应用理论方面具有较大突破,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出版著作20部,发表论文549篇,其中SCI 论文124篇,主要论著被他人引用7926次,获专利7项。成果退化天然草地封禁恢复与合理利用技术及草灌带状稀疏配置治理技术等建议被有关政府决策管理部门采纳,半干旱区退化草地恢复与自然修复技术、恢复草地刈割和放牧适度利用技术及陡坡灌草水分调控配置技术等得到学术界承认,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已在宁夏、陕西、甘肃、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示范推广面积达150万hm2,规模化放牧与舍饲结合的养殖技术应用推广已达到10万户,新增经济效益30.6亿元,进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畜牧业生产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三、客观评价: 1. 本项目科研成果鉴定意见 ① 2006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组织同行专家对本项目“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区农牧耦合生态系统模式与技术研究”进行鉴定,以胡正海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针对黄土高原西北部农牧交错区长期形成的单一农业经营,农牧业生产发展滞后等实际问题,瞄准学科前沿,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和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以脆弱生态环境形成原因与改善途径研究为基础,深入系统研究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牧耦合生态系统安全运营技术模式、半干旱区草地植被自然修复机理与植被恢复建造及抗旱节水技术模式、庭园经济型果-草-畜集约化发展与安全生产模式、草食牧业与农副牧业结合的生态绿色养殖技术模式4项,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该成果2007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② 2005年7月25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同行专家对本项目“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鉴定,鉴定组专家一致认为“项目从国内外引进苜蓿品种21个、青贮专用和粒用玉米品种17个,采用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的方法,选择出了优良苜蓿和青贮玉米品种,对区域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效显著,整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成果200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③ 2004年2月16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组织同行专家对本项目“芨芨草种群生态特征及在黄土丘陵区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进行鉴定,鉴定组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针对黄土高原及宁南山区草地植被恢复和建设中优良植物种群较少,禾本科牧草品种不足的主要问题,从芨芨草引种驯化、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