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里坪隧道爆破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审批记录表
(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QSGS-JL-JSC-FP-SF-01
工程概况 专项方案名称 六里坪隧道爆破专项方案 合同工期 28个月 合同总价 30985万元 项目经理 王俊伟 项目总工 甄长英 项目名称 十房项目 技术等级 Ⅲ级 审核意见:(可补页)
评审人员签字:
评审日期: 六里坪隧道施工爆破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⑴本工程为湖北省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土建工程第SFTJ-1合同段六里坪隧道工程,隧道左洞起讫桩号ZK79+389~ZK80+293,隧道左洞长904m,纵坡设计均采用双向坡,坡率为+2.8%、+2.5%,右洞起讫桩号YK79+360~ZK80+314,隧道右洞长954m,纵坡设计均采用双向坡,坡率为+2.8%、+2.5%。洞门形式均采用台阶式,通风方式则为机械通风。
⑵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
项目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杨子通北缘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交接部位,属上扬子板块及北缘构造带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地址发展演化进程中,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地质构造复杂。隧道位于武当山背斜北翼,隧道区揉皱发育,产状分别为318°∠41°、350°∠33°、256°∠36°,总体为一小型背斜。
隧道区出露岩层单一,根据地质调绘和区域资料;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元古界武当群(Pt2w)片岩,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变化较大,主要以英石、绢云母、钠长石、斜长石为主,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差;坡面零星覆盖有第四系残破积(Qc+dl)碎、块石层。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室内岩土试验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从上至下可分为:
第四系覆盖层
碎、块石(Qc+dl):黄褐色,大于2.0cm的颗粒含量约为55%,粒径2.0~5.0cm,呈棱角状,母岩成分为片岩,充填粉质粘土,顶部含植物根系。在隧址区坡面零星分布,揭孔揭示厚度1.8~4.3m。
基岩及其风化层
全风化片岩(Pt2w):灰黄色,结构、构造已破坏,岩芯呈土状,手捏易碎,干钻易进尺。局部分布,仅CZK12有揭示,揭露层厚16.5m。
强风化片岩(Pt2w):灰白色、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矿物成分主要为英石、长石、云母等。钻探揭示最大厚度25.5m(局部未揭穿),岩芯多呈柱状、块状,少量呈短柱状。
中风化片岩:灰白色、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多见砂质充填,裂隙面见黄褐色铁质浸染,矿物成分多为石英、云母、长石等。钻探揭示最大厚度30.9m(未揭穿),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RQD=40~60,为隧道主要穿越地层。
⑶水文地质
区内的地下水可分为第四季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二大类。从岩土体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来看,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区域基岩岩性以变质岩、碎屑岩、火成岩为主,赋水性差,地下水量总体较贫乏。
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主要河流的河谷冲积砂砾、卵石层中,分布于河流沟谷、漫滩地段,地表水补给条件好,水量丰富,水位埋深较浅,对桥梁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武当群变质岩的风化裂隙中,以断裂破碎带为相对富水带,均匀性较差。补给来自大气降雨,以裂隙下降泉形式出露或受地形切割排出地表,多为季节性浅水,短距离渗流就地分散排泄于地表,水量贫乏,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局部断层破碎带中裂隙水较富集,具弱承压性,对隧道有一定影响,危害程度较轻。
2、主要工程数量
⑴六里坪隧道围岩类别分布情况如下:隧道左幅全904 m, III级围岩580m,占六里坪隧道左幅的64.2%,IV级围岩293m,占六里坪隧道左幅的32.4% ,V级围岩31m,占六里坪隧道左幅的3.4%;隧道右幅全954 m, III级围岩610m,占六里坪隧道右幅的63.9%,IV级围岩292m,占六里坪隧道右幅的30.6% ,V级围岩52m,占六里坪隧道右幅的5.5%;
⑵主要工程数量:
3、技术参数
计算行车速度80 km/h,该隧道为分离式单向行车双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隧道界限净宽10.25m,净高5m,人行横洞限界:2m(净宽)×2.5m(净高)。
二、钻爆设计控制要点
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震动对围岩的扰动,避免造成或加大既有裂隙而出现渗漏水现象;
控制后续爆破对隧道初期支护或衬砌结构的震动影响;
根据分部开挖方案,爆破时不影响相邻洞室的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控制爆破震动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确保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提高爆破效果,即隧道开挖轮廓的质量及机械化施工对岩石块度要求。
动态设计,隧道开挖时进行爆破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经济技术指标设计合理,操作方法利于推广应用。
三、减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