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开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四、移风易俗 厚葬风气相沿成习,变化最为迟缓。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的注目。 一试身手: 1.(2011·高考浙江文综卷)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C 2.“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B 3.戊戌变法时期,有人做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 * 军事侵略 商品倾销 这些“屈辱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贫穷、落后; 另一面,先进文明传入,中国近代化起步、发展 清帝 溥仪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国 政治制度的变化 经济的变化 大机器生产 自然经济 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近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标简释: 1、物质生活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 2、社会习俗涉及断发、不缠足、礼仪、婚姻和丧葬等内容; 3、大众传播媒体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一、“竟尚洋装”——服饰的变化 清代女性服饰(旗服) 清代男性服饰(长袍马褂) 长袍马褂 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 1、鸦片战争后民间服饰的变革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清代传统官服——代表着等级 改革后的西式军服 清政府改革前的军服 ( 甲胄) 2、官定服饰的变革 3、民国时期服饰的变革 西式礼服 男礼服的形制 长袍马褂 民国女礼服的形制 民国上袄下裙 中西合璧 中山装(有什么设计理念?) 旗袍 据课本和相关图片,概括中国近代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想! 1、西式服饰传入; 2、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 3、民间改革推动官定服饰改革; 4、中西合璧的服装出现 1、“断发” 民国剪辫 剪辫后的溥仪 “男人解放了头” 2、不缠足运动 三寸金莲 “女人解放了脚” 为什么用“解放”的字眼来描述这些变化? 问题探究 男人解辫带有摆脱专制束缚、民族压迫的意味; 女人放足说明妇女逐步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近代中国报刊业 发展状况 1815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1872年: 1895年: 维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民众有了新闻观念 《申报》 1894年《点石斋画报》 大陆已有76家报馆 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读报与电影 [探究] 《时务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宗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进事、中外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颇受读者欢迎。 思考:《时务报》创办的目的、宗旨分别是什么?材料反映出当时报刊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宣传维新变法 宗旨: 变法图存 作用: 它是宣传改良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部( ) ( ),旨在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1931年 中国第一部( ) ( ),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 1913年 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北京( )摄制了谭鑫培京剧短片( ) 1905年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 ( )“又一村”放映西洋戏 1896年 评价 概况 时间 上海徐园 丰泰照相馆 《定军山》 《难夫难妻》 故事影片 《歌女红牡丹》 有声片 3、近代报刊和电影带来的影响 ? 封建等级尊卑观念严重 跪拜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思想观念?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