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源二

§1—3 蓄电池的工作特性;二、蓄电池的内阻 蓄电池的内阻大小反映了蓄电池带负载的能力。在相同条件下,内阻越小,输出电流越大,带负载能力越强。蓄电池内阻包括极板、隔板、电解液、铅连接条和极极等的电阻。 极板电阻在完全充电状态下是很小的,但随着蓄电池放电程度的增加,覆盖在极板表面的PbSO4增多,极板电阻会随之增大。 隔板电阻主要取决于隔板的材料、厚度及多孔性,在常用的隔板中,微孔塑料隔板的电阻较小。 电解液的电阻与电解液的温度和密度有关。温度降低时会因电解液的粘度增大,渗透能力下降而引起电阻增加。而电解液的密度过高或过低时,均会导致电阻增大。密度过高时,由于粘度增加,致使渗透能力下降,引起电阻增加;密度过低时,又会引起电解液中的H+和SO42-离子数下降,致使扩散能力下降,引起电阻增加。当密度为1.208g/cm3( 25 T)时,电阻值相对较小。 ; 总之,铅蓄电池的内阻是很小的,如美国标准SAEJ546明确规定,12 V蓄电池在标准负荷时的内阻为0.014 Ω。因此,铅蓄电池可以获得较大的输出电流,以适应起动需要。;三、放电特性 1、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指恒流放电时,蓄电池端电压Uf;、电动势E和电解液密度ρ25℃随放电时间变化的规律。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以20 h放电率恒流放电的特性曲线见图。 ; 放电时,由于蓄电池内阻尼的影响,蓄电池端电压Uf低于其电动势E,即 Uf= E一IfR0 式中,If——放电电流,长时间恒温小电流放电。 放电开始时,蓄电池端电压Uf从2.1V迅速下降,这是由于放电之初极板孔隙内的H2SO4迅速消耗,密度迅速下降的缘故。随着极板孔隙外的电解液向极板孔隙内渗透速度加快,当其渗透速度与化学反应速度达到相对平衡时,极板孔隙内的电解液密度的变化速率趋于一致,端电压将随整个容器内的电解液密度降低而缓慢下降到1.85 V。随后端电压又迅速降低到1.75 V,此时应立即停止放电,并称此电压值为单格电池的终止电压。若继续放电,端电压会急剧下降,这是因为放电终了时,化学反应深入到极板的内层,并且放电过程中生成的PbSO4较原来的活性物质的体积大且积聚在孔隙内,使孔隙变小,电解液渗透困难,由此造成极板孔隙内电解液密度迅速下降,端电压随之急剧下降。继续放电则为过放电。过度放电对蓄电池板为有害,极板孔隙中生成粗结晶硫酸铅,充电时不易还原,即造成极板硫化,严重影响蓄电池的寿命,并导致蓄电池的容量下降。; 放电停止后,由于电解液渗透的结果,使孔隙内外的电解液密度趋于一致,蓄电池单格电池电动势会回升至 1.95 V。 由于恒流放电,放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H2SO4的数量保持一致,因此,电解液的密度ρ25℃呈线性变化。一般来说,电解液密度每下降0.04 g/cm3,蓄电池放电量大约为额定容量的 25%。 2、蓄电池放电终了的特征: ①单格电池电压下降至放电终止电压,以 20 h放电率放电,单格电池电压降至 1.75 V。 ②电解液密度下降至最小的许可值,大约为1.11g/cm3。 此外,放电所允许的终止电压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有关,放电电流越大,放电的时间越短,允许的放电终止电压也越低。 ;3、判断放电是否放完: ①Uf下降到终止电压。 ②?下降到最小允许值(1?11);二、充电特性 1、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指以恒电流充电时,蓄电池充电电压队、电动势E及电解液密度ρ25℃等随充电时间变化的规律。蓄电池以20 h充电率恒电流充电时的特性曲线见图。 ;由于充电电源必须克服蓄电池内阻尼的电压降,因此,充电电压Uc 要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E, 即: Uc= E+ Ic R0 式中,Ic——充电电流,以恒定电流进行充电。 充电开始时,蓄电池电压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在极板孔隙内发生化学反应所致,生成的H2SO4使得极板孔隙内的电解液的密度迅速上升。故端电压随之迅速上升。随着极板孔隙内的电解液向外扩散的速度加快,当孔隙内H2SO4生成速度与扩散速度相对平衡时,蓄电池的端电压不再迅速上升,而随整个容器内电解液密度缓慢上升而逐步提高。 ; 当蓄电池单格电池电压达到2.3-2.4 V时,极板上 PbSO4已基本被还原成活性物质,这时充电接近终了。继续通电,电解液中的水开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并以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电解液呈“沸腾”状态。由于氢气生成的速度较水解速度慢,故在负极板处积聚了较多的氢离子H+,使极板相对电解液产生了附加电位(约0.33 V),导致单格电池的充电电压高达27 V左右。 从理论上讲,当单格电池电压升至2.7V时,应终止充电,否则将造成过充电。过充电将产生若干气体并在极板孔隙内造成压力,会加速极板物质脱落,所以应避免长时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