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史学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史学的发展

清代史学的发展 贵州大学·历史141班 刘光炎 QQ850943634 一、官修史书 《明史》由万斯同、王鸿绪、张廷玉等人撰,历时近百年。 全书共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记述了明代近300年史事。 梁启超评述《明史》: 在“二十四史”中——除马、班、范、陈四书外,最为精善。 马——司马迁《史记》 班——班固《汉书》 范——范烨《后汉书》 陈——陈寿《三国志》 说明《明史》的编修是比较详实和严谨的。 《清实录》是清代历朝实录的总称。它主要包含清太祖(努尔哈赤)至德宗(光绪)十一朝实录。还包含清廷入关前所修的《满洲实录》,以及清亡后清室自修的《宣统政纪》。合计4433卷。 《清实录》是清代官修史书最重要的成就。这部编年体的系列史书,详尽地记载了清代的重大史事和朝章国故。它反映了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面貌,也记录了清皇朝由兴而亡的历史过程,从中亦可窥见中国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景象和道光以后社会矛盾的新变化,具有其他文献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价值。 续《三通》 清《三通》 马端临《文献通考》 【上古——南宋宁宗嘉定年间】 杜佑《通典》 【黄帝传说——唐玄宗天宝末年】 郑樵《通志》 【三皇传说—— 隋末】 张廷玉、齐召南等《续文献通考》 【南宋嘉定——明末】 嵇璜、刘墉等《续通典》【唐肃宗至德元年——明末】 嵇璜、刘墉等《续通志》【唐——元】 《清文献通考》 《清通典》 《清通志》 二、历史考证的辉煌发展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全书100卷,对《史记》到《五代史》等十七部史书进行考证。 一是关于史书文字的考订; 二是关于历史事实的考订。 主要是考证史家所记典制、事迹之“实”,本质是追求史事真实。 赵翼《廿二史札记》, 全书36卷,补遗1卷,考证《史记》到《明史》,包括了全部的“二十四史”。 《廿二史札记》与《十七史商榷》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札记》于考订诸史中特别重视发挥对历史的见解,关注于“治乱兴衰之故”。 《廿二史札记》“以议论为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评论史事;二是评论史学。而在史学评论方面,赵翼善于运用比较方法,故能持论平实。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全书100卷,所考“廿二史”,即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和《明史》。另外又将司马彪《续汉书》志从《后汉书》中单列出来,故标目上为23部史书,实则仍为22部史书。其中对《唐书》(即《新唐书》)、《宋史》、《元史》用力最多。 《廿二史考异》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它一一考订了诸史志表。全书100卷,有三十四五卷上关于志表的考证,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以上。 崔述《考信录》, 全书36卷,前录2种4卷,正录5种20卷,后录5种12卷,翼录4种10卷。 崔述的《考信录》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有重大贡献。 崔述是对先秦古史作系统考证的第一人。 他的历史考证方法,是宗经而疑传注、诸子、杂说等对历史的解释和杜撰,而后由辨伪书进而辨伪史。 三、章学诚和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他所著《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这两部名作,把中国古代史学理论推进到最高阶段。 1.以圆神、方智定史学之两大宗门 1.以圆神、方智定史学之两大宗门 章学诚这一史学理论的价值: 第一,他运用这个认识考察了中国史学的发展,摸索到其中若干运动、变化的法则。 第二,章学诚以圆神、方智这一认识考察中国史学发展时,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思想。 2.论“史德”与“心术” 章学诚论“史德”,是对刘知幾关于才、学、识“史学三长”论的新发展,他提出以“史德”来丰富“史识”的内涵,并进而以“史德”来补充刘知幾的“史学三长”论,显示他的卓识。 由“史德”而论及“心术”,是章学诚在史学理论上的重要贡献。 史家慎于心术,才谈得上史德。这是章学诚“史德”论的核心。 心术的修养两个标准:“气平”、“情正”。 3.论“史意”与“别识心裁” 章学诚论“史意”与“别识心裁”,是《文史通义》对《史通》之继承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史通》 着重史书内容和形式的评论。 《文史通义》 着重于史家撰述思想的评论。 “史识”是史家的具体论断,“史意”则代表着史家的思想体系。 而作史“义意所归”,其生命力在于史家的“别识心裁”。 四、史学与社会的进一步结合 1.方志和稗史随着明代继续发展,其中清代将中国古代方志事业推到了极盛时代。 2.经济史著作得到发展。 3.史学的通俗形式得到发展。 4.龚自珍的历史思想的时代特点: (1)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的进一步结合 (2)深切地接触到历史必变得脉搏 (3)国家、民族的危机意识 龚自珍作为中国古代史学上的最后一位有影响的政论家和史论家,已经站在中国近代的入口了。 五、中国近代史学的兴起 中国近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