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感测於钢管局部薄化之安全监测应用摘要前言.PDF

光纤感测於钢管局部薄化之安全监测应用摘要前言.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纤感测於钢管局部薄化之安全监测应用摘要前言

光纖感測於鋼管局部薄化之安全監測應用 摘 要 鋼管常用於一般石化工廠且由於腐蝕、劣化等因素,管內壁容易變 薄,而這些內壁變薄的缺陷通常是局部性且不可預期的,若以傳統的 感測器需要耗費相當多的人力物,且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本文中利 用分布式光纖感測的功能,以檢知管線之薄化情形,並經由實驗得到 證實。我們在鋼管內部的六個不同位置製造 10%至60%的不同減薄 區,使用一條感測光纖以螺旋狀方式延著鋼管外表面黏貼佈放,並在 適當位置放置應變規,以驗證光纖量測之結果。當管內施予不同的壓 力時,由光纖感測系統可清楚地檢知各減薄區所在位置及薄化程度, 並由應變規量測結果得到證實。本研究證明分布式光纖感測在金屬管 線缺陷檢測上的能力。 關鍵詞:分布式光纖感測、鋼管薄化、腐蝕檢測 前 言 鋼管常用於一般工廠的製程,實施安全檢查常需投入大量人力物 力,曠日費時又不易達到預期效果。近年來石化工廠發生多起因壓力 管線經年劣化、腐蝕等導致管壁減薄而洩漏的個案,依過去國外重大 事故之經濟損失和發生頻率之數據顯示,事故頻率以製程管線最高, 約佔34%[1]。 在一般鋼管安全檢測所面臨的困難有:許多長距離的管線都埋在 地下,因傳統感測器耐候性不佳,且易受現場電磁干擾影響,往往會 使監測系統無法有效地發揮功能,另有些管線在外部另加高、低溫之 保溫套件,這些都會增加傳統檢測方式的困難度。一般點的檢測只能 對固定點進行測試,常因構件破壞的位置無法掌握,而無法即時反應 出結構體受損的情況,且投入成本也將隨著量測點的數量而增加。近 年來光纖感測技術常用工程或設備的監測,其中應用最廣的應屬布拉 格光柵光纖檢測,布拉格光柵具有高精度、高解析度及高反應速度的 優點,但是它仍然只能做定點的量測,對構件的損壞仍無法有效掌 握。分佈式光纖感測連續地量測待測物體,包括應變、溫度等,有別 於定點式的量測,而為其他型式的感測器所不及,且可以光纖本身直 接做為感測器及傳輸線,因此成本相對較低。 傳統的分布式布里淵光纖感測使用脈衝式的光源,空間解析度主 要決定於發射脈波及收到反射回來的布里淵散射訊號間的時間間 隔。因此要獲得光纖上任一點的應變訊號必需是循序的,且由於布里 淵的訊號非常微弱,為了得到必需的訊號雜訊比(SNR),通常必需做 長時間(約幾分鐘)的積分。此外脈衝式布里淵感測量測時間較久, 因此並不適合於用在動態的量測。雖有學者提出以布里淵環做放大的 脈波式架構,雖可以有效提高SNR,可以量到2秒周期的動態應變, 但是衍生出空間解析度不足(約100公尺),及系統穩定性的問題。 Hotate 等人[2-5]提出的布里淵光學相關性時域分析(BOCDA)技術, 具備了分布式感測能力,待測區及空間解析度是可調整的,為了克服 解析度受限制問題,BOCDA藉由調變泵波與探測波間的頻率和相位關 係,以連續波相關性基礎的技術,可在任意選擇的位置上產生出布里 淵散射(SBS),因布里淵光纖頻率之漂移量與光纖所受之應變值有線 性關係,因此可得任意點上的應變值,並且空間解析度高達1cm。 分布式光纖感測系統 BOCDA量測系統其原理是將輸入的光源作調變,使其產生週期性 的變化,而泵波與探測波則因相互作用而於特定點產生完全相關性, 其他點則因相關性較低而降低現象被濾除,藉由調整頻率調變的參 數,可以改變峰值的位置,因此可以量得特定點的布里淵頻率值。泵 波與探測波在光纖中反向傳輸,激發布里淵散射效應在待測區光纖中 產生,結果光能量從泵波轉移至探測波,使得探測波光源得到增益。 由布里淵增益頻譜(BGS)的波鋒值決定布里淵頻率漂移νB ,此漂移值 與光纖所在之溫度及應變量呈線性改變。由於布里淵頻率會隨應變及 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因此藉由布里淵頻率的量測,可以推算出光纖所 產生的應變及所處的溫度。 實驗方法 本研究使用之鋼管長度為1.8 m;外徑為9.2 cm;管厚為6 mm。 在鋼管內部特定點,減薄管壁厚度,減薄厚度範圍分別為管壁厚度(6 mm)的10%(0.6 mm)、20%(1.2 mm)、30%(1.8 mm)、40%(2.4 mm)、 50%(3.0 mm)及60%(3.6 mm),以模擬不同區域劣化及腐蝕狀況, 其軸向及周向之位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詳細的尺寸可參考表1。 光纖感測器以螺旋方式延著鋼管外表面黏貼佈放,每個區域位置 間隔20cm,將光纖通過的減薄區域旁貼上單軸應變規,位置如圖1(a) 的A、C、E、G、I及K;介於兩個減薄區中間也貼上應變規,如B、D、 F、H及J,研究中將測量各應變規之數值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