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考古.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地区考古

四川地区的摩崖石窟造像 (九) 元明清时期 元代遗存发现较少,1956 年在成都市保和乡清理了4 座元墓和1974 年在简阳市东溪园艺场清理了1 座元代石室墓等,这些元墓的发掘,为研究元代历史、墓葬制度以及宋、明墓葬制度的承接关系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其子朱椿为蜀王出镇成都,在成都市曾发现蜀王宫城北墙的一段和明皇城西墙,均为夯土筑成。1999 年成都市水井街酒坊遗址经发掘为明代酿酒作坊遗存,2006 年发掘的宜宾五粮液作坊遗存和2007 年发掘的射洪泰安作坊遗址,均发现晾堂、酒窖遗迹及大量的瓷酒器。这批遗存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研究的内容,填补了中国古代酒坊遗址、酿酒工艺等方面的考古空白。 明蜀王陵是成都地区最大的明墓群。1970年发掘的蜀献王朱椿世子朱悦燫墓,为一座砖筑大型墓葬,布局模仿地面王府建筑的规制,出土器物以各种俑类最多,象征亲王的仪仗执事,其它尚有陶器、玉器、铁器等,出土的一件木质谥宝,文字为“蜀悼庄世子宝”,为研究明初亲王陵墓制度不可多得的资料。其它经发掘的还有1979 年发掘的僖王陵、1991 年发掘的昭王陵和2004 年发掘的蜀怀王墓,其中僖王陵墓室结构为砖筑纵列筒形拱券,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与朱悦燫墓基本相同,从出土墓志知墓主人为明蜀王朱友壎。 明蜀王陵 清代 遗存发掘较少,2004 年发掘的剑南春酒坊遗址,展现了从原料浸泡、蒸煮、拌曲发酵、蒸馏酿酒到废弃用水的排放等传统酿酒工艺的完整流程;同时遗址整条街“前店后厂”完整清晰,全面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绵竹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手工业城市的经济状况。 大石墓 大石墓 (四) 秦代考古 秦朝统一时间较短,而四川又为偏远地区故在四川发现的秦代遗迹极少。1980 年在青川县郝家坪发掘一批秦墓,出土器物丰富,既有属巴蜀文化的陶釜、铜釜、漆器等,又有属楚文化的鼎、盒、壶、楚漆器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的秦半两钱及秦木牍。 青川郝家坪出土木牍 木牍共154 字,记载了秦武王二年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为田律等事,为研究秦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青川M50所出木牍,记载了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按《史记》所记,公元前310年武王元年甘茂伐蜀,二年定相位正与此合 1984 年,四川省文管会等单位在大邑县城门南约1.5 公里处的农机砖厂发掘2 座秦代墓葬。出土有秦代半两钱、柳叶形剑、铜鍪、戈、带钩、胄顶、巴蜀印章、铁制生产工具、陶罐等。这也是在巴蜀腹地内发现的一处秦代墓葬,尽管有中原文化渗透进入,但仍以巴蜀文化为主体。 (五) 汉代考古 西汉初年,汉王朝无暇顾及西南,除成都平原外,四川大部分地区仍是小国的乐土。据文献记载,著名的就有邛、笮、僰、冉尨等几个较大的方国。 表现在考古学文化上则是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遗存。如凉山、攀枝花地区的大石墓,岷江上游、及川西、川西南的石棺葬,成都平原及川北的巴蜀船棺、土坑墓。 1、遗址和城址 1983 年对广汉市雒城进行了局部发掘,出土有“雒城”铭文砖,同时对雒城的建造方式及结构都有了初步认识。1974 年以来,对荥经严道古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初步弄清了城址的建筑规模和周边墓葬的分布情况。 1988年和2004 年对西昌市东坪遗址进行发掘,首次在四川清理汉代冶铸遗址,为研究汉代西南的冶铜铸币和经济的发展史提供了新的佐证。 2006 年10 月,在芦山乐坝发掘了一处汉阙遗址,这是全国少有的对汉阙进行的发掘 汉阙 2、土坑墓和砖室墓 上世纪50 年代,在成都平原发掘了一批西汉中期墓葬,如成都北郊洪家包西汉墓、成都东北郊西汉墓等。1978 年在郫县新胜公社发掘清理了一座东汉画像石棺墓,棺上雕刻有双阙、伏羲女娲、宴客等场面。为四川汉代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的大型铜车马属首次在四川发现。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4、石棺葬 是四川地区另一特色墓葬。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雅砻江流域、金沙江流域,各流域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石棺葬墓葬最多,是石棺葬文化断代的基础资料。 岷江上游石棺葬 1978、1979 年在茂县城关清理的46 座石棺葬和茂县营盘山清理的10 座石棺葬,完善了石棺葬文化的内涵。1980 年,在汶川昭店清理石棺葬1 座,首次将石棺葬的年代提早到春秋时期。1984、1986 年,在茂县撮箕山发掘420 余座石棺葬,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2000~2003 年,对茂县营盘山遗址的发掘中共清理石棺葬100 余座,为全面构建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序列奠定基础。1992 年,在茂县牟托清理了1 座墓葬及其陪葬坑,出土了240 余件器物,特别是大量青铜器的出土。这是迄今川西地区石棺葬的重大考古发掘,为研究川滇地区石棺葬文化、族属及其与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