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文化史专题
台灣文化史專題
Seminar on Development History in Taiwan
(開課對象:歷史所、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學分數:三小時)
壹、課程目標:本學期課程主要目標有三,首先,認識傳統民間宗教;其次,瞭
解基督教在台灣的傳教與發展,如何由一個外國宣教師所領導的教會發展成本地
人的教會;最後明白基督教與台灣現代化的關聯。
貳、上課方式:以教師演講與學生閱讀討論為主。
參、評量方式:參與研討之評鑑(40%)、期末繳交報告(60%)
授課內容
台灣歷史文化的特徵
李國祁,由歷史演變論台灣鄉土文化的成長特徵,收入第一屆台灣本土文
化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4年12月。
曹永和,台灣研究的另一個途徑──「台灣島史」概念,中央研究院台灣
史田野研究通訊,第15期,199 0年6月,頁7-9。
張炎憲,台灣歷史發展的特色,收入「知識寶庫」廣播節目台灣歷史系列
演講集,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印,199 5 年 5 月,頁 69-77。
台灣歷史研究新精神,收入台灣史論文精選上冊,台北:玉山
社出版社,199 6年9月,頁25-27。
黃富三,台灣歷史發展的特色,收入台灣歷史與文化,東海大學通識中心
教育中心,1999年2月,頁9-14。
現世功利的民間宗教
李豐楙,台灣送瘟、改運習俗的內地化與本土化,收入第一屆台灣本土化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1995年)。
鄭志明,台灣民間的宗教現象(中和:台灣宗教文化工作室,1996年) 。
吳學明,現世功利──從歷史觀點看傳統民間宗教信仰,點燃人生希望
(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
董芳苑,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長青文化公司,1975年)。
傳統社會的祖先崇拜與祭祀
1
Arthur Wolf(著),張珣(譯),鬼、神與祖先,思與言,第3期,1997
年。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陳祥水, 「公媽牌」的祭祀──承繼財富與祖先地位的確定,民族學研
究集刊,第36期,1978年。
阮昌銳,台灣的冥婚與過房之原始意義及其社會功能,民族學研究集刊
,第33期,1972年。
李亦園,文化與行為(台北:商務書局,1973年)。
張 珣,疾病與文化(台北:稻鄉出版社1989年)。
宋 和, 台灣神媒的社會功能──一個醫藥人類 學的探討(台北:台灣大
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高怡萍,澎湖離島果葉村的犒軍儀式與儀式象徵(澎湖:澎湖縣文化中
心,1995年)。
台灣儒宗神教的發展
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王志宇,台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7年)。
許玉河,澎湖鸞堂研究(台 南: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2002
年)。
焦大徫、歐大年著,周育民譯,飛鸞──台灣中國教派的研究。
基督宗教的傳入與衝突
呂實強,偕叡理教士在艋舺初創教堂的經過,收入林治平編基督教與台
灣(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6年)。
邱麗娟,清末台灣南北基督長老教會傳教事業的比較研究(1865-1895),
台南師院學報,第29期,1996年。
吳學明,從依賴到自立(臺南:人光出版社,2003 年),第一章第一二節。
林文慧,清季福建教案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9年)。
吳學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入台初期的一個文化面相──「靠番仔勢」,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