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2014高考诗歌鉴赏系列之如何准确赏析诗句
赏析诗句——江苏高考多涉及这类题目,如: (2010年)???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012年)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如何准确赏析诗句】 一、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是定向赏析还是自选角度。 自选角度有一定难度 ①有的诗句特点明显并且较为单一,赏析角度较为明确,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巧妙地运用声色静动对比,诱发了人们丰富优美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声中有情。 ②如果诗句可供鉴赏角度较多,但要求我们“自选角度”,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诗句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加以赏析,如请自选角度赏析“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2012·天津),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③有的诗句可供鉴赏角度较多,要求我们去赏析诗句或问这句诗妙在何处(不是“自选角度” ),我们就多角度去赏析,如“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定向赏析要求较为明确,围绕题目要求答题分析就可以了。 二、答好这种题型,还要掌握好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 三、看菜吃饭,答案的多少当然还要看具体分数。同一个问题,2分和5分答法上应该有所区别,但基点一样。 【问题反思】 在准确赏析诗句方面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 一、审题不准; 二、赏析角度不准确; 三、只答角度,不答效果; 四、只答概念,没有分析 。 【破解之道】 ①角度 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 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有意象、语言等角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如顾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 ②效果 这是与角度相并列的答题关键词。换言之,答好这种题型,既少不了“角度”,也少不了“效果”。赏析句子之妙,所谓“妙”,就是使用了什么办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③分析 “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真题再现】 一、自选角度赏析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案 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定向赏析题 : (201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琅玡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 (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