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第一讲.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修辞学第一讲

汉语修辞学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滕慧群 第一讲 什么是修辞(Rhetoric)? 一、汉语中的“修辞” 。 二、西方世界的“Rhetoric”。 三、“修辞”建构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四、研究和学习修辞的重要性。 关于“修辞立其诚”的解释 (汉)许慎《说文解字》:修,饰也。辞,讼也。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则有功业可居。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一《易》: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兼有人的修业与修辞(巧言)之意)。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修之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也。”“积文字而成篇章,积词而为辞。”(修饰、修改言辞)。 我国古代的修辞研究 我国古代没有系统的修辞学,但修辞实践活动与修辞的方法和技巧为很多学者关注。有关修辞实践活动及其方法和技巧的观点分散在各种经解、文论、史论、诗话、词话、随笔、杂记中。 1.作文说修辞学 汤振常《修词学教科书》(1905) 龙伯纯《文字发凡·修辞学》卷(1905) 王梦曾《中华中学文法要略·修辞编》(1914) 程善之的《修辞初步》(1918) 胡怀琛《修辞学要略》(1923) 薛祥绥《修辞学》(1931) 马叙伦《修辞九论》(1933) 曹冕《修辞学》(1934) 2.美文美辞说修辞学 云六在《国语修辞法述概》(1921) 王易《修辞学》(1926) 王易《修辞学通诠》(1930) 张弓《中国修辞学》(1926) 杨树达的《中国修辞学》(1933) 章衣萍《修辞学讲话》(1934) 宋文翰《国语文修辞法》(1935) 陈介白《新著修辞学》(1936) 3.修饰修改文辞说修辞学 郑奠《中国修辞学研究法》(20世纪二十年代):“修辞”包括从运思到属辞,以至成文以后的损益修改;修辞的目的是明理达意。 张文治《古书修辞例》(1937):收集了很多诗文语言文字改易、增加、删节、摹拟、繁简方面的成说与例子,表明在张氏看来,“修辞”就是“修饰文辞”。 4.语言表达说修辞学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1932):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既不一定是修饰,更一定不是离了意和情的修饰。 语辞的形成,凡是略成片段的,无论笔墨或唇舌,大约都须经过三个阶段:一、收集材料;二、剪裁配置;三、写说发表。 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于语辞力加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冲口一晃就过的,或是添注涂改日累月的。这个过程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现象。 《修辞学发凡》对“修辞”的解释 调整语辞:变“修饰或修改”为“调整”;变“言辞”(主要指口语)或“文辞”(主要指书面语或文言文)为“语辞”(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既包括白话文也包括文言文) 达意传情:进行修辞活动的目的。 能够适切:适切题旨和情境。 一种努力:修辞是一种活动。 修辞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看也就是语言表达活动。 二、 西方世界的Rhetoric 1.西方古典修辞学——五艺说修辞学中的Rhetoric:成功演讲的方法、劝说性演讲的实践。 2.西方近代修辞学中的Rhetoric:成功演讲或写作的方法、成功演讲或写作的实践。 3.20世纪的西方修辞学中的Rhetoric:(1)新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修辞是知识性及劝说性的口头及书面话语的基本原理。(2)新修辞学:修辞规律是人类通过策略地使用符号影响彼此思想行为的所有方式方法的规律。修辞是对可利用的明智地处理社会问题的话语手段的寻求。 亚里斯多德的修辞观 亚里斯多德《修辞学》(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是举世公认的第一部演讲修辞学专著。明确提出修辞学是一门成系统的科学,主要阐述了论辩的方式、听众的心理、语言风格等内容。 修辞可以定义为一种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能找到所能利用的各种说服方法的才能。 西方古典修辞学(五艺说修辞学) (1)源起:西方修辞学最早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的遗嘱检验法庭 。 (2)系统化 :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亚里斯多德把修辞学所研究的问题归纳成《修辞学》。 (3)经典化和完善化:真正使修辞学的教育经典化和完善化的是罗马时代的西塞罗(Cicero,约前106-43)和昆提里安(Quintilian,约前35-约95)。西塞罗的《论雄辩者》和昆提里安的《论雄辩》将修辞学分成五个方面:构思,谋篇,表达,记忆,实际演说(姿态、语调和表情)。 新修辞学对以往修辞观的突破 在新修辞学出现之前,修辞或者被看作是“讨好听众的雕虫小技”,或者被看作是“一种劝说性演讲的艺术”,经常与诡辩、虚假、夸夸其谈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从其出现起直到现代,修辞在大部分人眼中,都只是一种外在于人自身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