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2012年现当代文学考试内容整理.docVIP

浙师大2012年现当代文学考试内容整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师大2012年现当代文学考试内容整理

名词解释: 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 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季刊》、《文学周报》及《诗》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反对“为艺术的艺术”这种观念主张一方面规定了文学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的对象”,从而与现实主义相通;另一方面又强调文学对于人生的作用,要求文学起到指导人生、改造社会的作用。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 “问题小说”、“问题剧” 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科夫等。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文学改良刍议 1917 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 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第一次明确提出“白话文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文章宣扬的是 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 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 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随感录”作家群 1918年4月第四卷第四期,《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向其撰稿的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创作上以杂感、短论为主要样式,长短不拘,形式灵活,个性突出,致力于对社会时弊、文化痼疾以及保守思想的批评与抨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文体“随感录”,这些作家被称为“随感录”作家群,他们的杂文在“五四”时期发挥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与文学启蒙作用。 乡土小说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感慨故乡的凋敝,怀恋阔别的童年和同情乡亲的不幸。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 自叙传抒情小说(书中待找) 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代表作家有:郁达夫、王以仁、陈翔鹤、林如稷、冯沅君等。 京派文学 20 世纪 30 年代,在京津一带的作家《大公报·文艺副刊》《骆驼草》《水星》 《文学杂志》等周围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作家群。创作除小说外,还有诗歌、散文和理论批评。代表人物有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芦焚、萧乾、老向、林徽因等。在文艺思想 上重视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反对商业化,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国风味的美学风 范。 海派文学(书上待找) 20 世纪 30 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现代都市 文明,又感染着都市繁荣“文明病”,对都市文明抱有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理,艺术上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影响,具有 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在小说领域尤以“新感觉派小说”为代表,如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穆时英 《上海的独步舞》《黑牡丹》,施蛰存的《上元夜》《梅雨之夕》,黑婴《咖啡座的忧郁》等。 新感觉派小说 30 代初出现在上海的小说流派。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派小说创作群体。他们以《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杂志为中心,主要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杜衡、徐霞村等。他们生活在大都市上海,充分感受了现代都市的物质和商业文明,又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熏陶,追求文学的先锋性,创作上直接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他们主张从主观感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