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docxVIP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一、概念与发展历史(一)概念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 症状的精神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 ⒈ 焦虑抑郁; ⒉ 阳性症状⒊ 阴性症状; ⒋ 认知症状; ⒌ 攻击敌意。 多巴胺假说 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 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 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 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 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背景 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 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 系统症状、运动障 碍等)。 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⒈ ECT(电抽搐治疗) 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 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 ⒋ 中效价:奋乃静; ⒌ 低效价:氯丙嗪。 (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 DA 与 5-HT 而产 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 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 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适应证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 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禁忌证 ⒈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全身感染时禁用; ⒉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禁用; ⒊ 既往有同种药物过敏者禁用; ⒋ 白细胞过低、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应慎用; ⒌ 每一药物的应用应参照药品说明书中的禁忌证。 三、不良反应及其处理(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⒈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⒉ 镇静作用; ⒊ 癫痫; ⒋ 体位性低血压; ⒌ Q-T 间期延长; ⒍ 转氨酶升高; ⒎ 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 ⒏ 血液学:粒缺等; ⒐ 血栓栓塞 2; ⒑ 糖尿病; ⒒ 体重增加; ⒓ TD; ⒔ EPS。 抗精神病药阻断受体的临床结果(见表 1) 表 1 抗精神病药阻断受体的临床结果 不良反应的分类 ⒈ 与 D2 受体阻滞有关 ⑴ EPS: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 迟发性运动障碍;⑵ 闭经泌乳。 ⒉ 与 D2 受体阻滞无关 ⑴ 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⑵ 其他的不良反应。 (四)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图 1 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多巴胺通路阻断的结果(见图 2) 图 2 多巴胺通路阻断的结果 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受体长期阻断,可引起受体功能上调,其后果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 这是一种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 与 D2 阻滞有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⒈ 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 ⑴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男性和儿童比女性更常见呈现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 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等。处理:肌注东莨菪碱 0.3mg 或异丙嗪 25mg; ⑵ 静坐不能:在治疗 1~2 周后最为常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 原地踏步。处理:苯二氮?类药和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 ⒉ 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 ⑴ 类帕金森综合征:最为常见,在治疗的最初 1~2 个月发生 发生率可高达 56%。 表现可归纳 为: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处理: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 ⑵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多见于持续用药几年后,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 刻板式运动为特征 处理:重在预防、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 ⒊ 阴性及抑郁症状:选用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必要时使用抗抑郁剂治疗。 ⒋ 闭经泌乳:减量或换用对内分泌影响小的药物。 (七)可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 ⒈ 粒细胞缺乏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