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謇的介绍 中英文
J简介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74年(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1880年(光绪六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 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鲜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 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 张謇社会改良实践的失败:安一域而无以安天下
核心提示:一生追求政治改良,渴望社会进步的张謇,晚年却生活在军阀割据混战,专制黑暗超过前清的魍魉社会之中,其心情非常痛苦、抑郁。但是这位赤诚的爱国者,还是力尽所能,坚持不懈地反对战乱,为争取和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休战呼吁。
本文摘自:《张謇传》,作者:刘培林 张德义,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
1912年— 1921年的10年间,大生企业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1918年—1921年4年间,大生纱厂在海门常乐镇南扩建第三厂,并拟在四扬坝扩建第四厂,在天生港扩建第五厂,在东台扩建第六厂,在如皋扩建第七厂,在南通江家桥扩建第八厂,于吴淞扩建第九厂。
在实力雄厚的大生纱厂支撑下,张謇以讲求实效的经济思想头脑和敏锐灵活的经营方式全方位投资经济社会各部门。
他投资盐垦公司,先后创办大晋、大豫,大赉,大丰等70多个盐垦公司,南到长江口附近的吕四场,北到海州以南的陈家港,包括南通、如皋、东台、盐城、阜宁、涟水等县,土地面积455万亩,投资总值2119万元。
投资金融业:为解决新办企业的资金需要,大生系统1897年开始筹办淮海银行,1919年11月正式营业,董事长为张謇之子张孝若。连锁企业:大生企业集团除辛亥革命以前创办的重工、交通、食品、机器、印刷、文教、卫生、福利等企事业单位外,自1912年以来,先后创办与棉纺织业息息相关的许多连锁企业。为了适应大生公司的运输需要,张謇等陆续筹建大达轮船公司,大储栈等储运企业,以及许多服务性企业。1920年前后,张謇实业建设进入鼎盛期。当时他身兼南通实业、纺织、盐垦总管理处总理,大生第一、二纺织公司董事长,通海、新南、华成、新通等盐垦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理、南通电厂筹备会主任,淮海银行董事长,交通银行总理,中国银行董事、大生第三纺织公司董事长等等职务。为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张謇还先后与美国前任驻华公使芮恩斯磋商,重新规划、建立中美合办银行及太平洋航运业。
尽管向海外扩张的计划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大生资本集团在国内却是首屈一指的大企业,成为长江三角洲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企业。
在中国民族资本棉纺工业初创伊始,即险象环生,纷纷失败的困难时期,惟有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取得真正的成功,并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民族资本企业系统。它犹如昏暗中出现的一点星火,在近代中国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社会经济变革初期,为摸索前进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带来一线希望。它向国人证明:在同等的历史条件下,实业家是否具有明确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和经营策略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张謇兴办实业,创建大生纱厂,是为了“通州民生”,“民富国强”,“图存救亡”。 在此崇高目标的推动下,给了他历尽千辛万苦,艰难创业的决心和毅力,大生生产以后,又以高瞻远瞩的企业家精神和风度开拓前进,为大生制订了经营企业的总方针和灵活的经营策略,从而在面对日商和沪商在南通竞购原料棉和推销棉纱的激烈竞争中,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市场条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至本世纪20年代初,张謇成为“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对此,毛泽东也给予了肯定。他在50年代中期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过有4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