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封许之命散札.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封许之命散札

讀《封許之命》散札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本文是筆者在閱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書(伍)》中《封許之命》之《釋文》、《注釋》及《清華簡第五冊整理報告補正》(下簡稱《補正》)時,1陸續寫下的幾條不成熟的意見,其他諸家之說,擇善而從。不當之處,請方家批評指正。 1、則隹(惟)女(汝)呂丁。【2】 按:呂丁為呂國初封之君,根據原整理者注,傳世典籍只稱之為“呂叔”、“文叔”、“大叔”或“甫侯”,其名則不見稱。懷疑即《逸周書·世俘》中的“呂他”,《世俘》言在武王克殷之後,“呂他命伐越、戲方”,孔晁注:“呂他,將也”,已經不能知道他是什麼人,可他是文、武時期呂氏中僅見於載籍的二人之一(另一個是太公呂望),說明他的身份地位不一般。古“他”、“佗”、“它”通用,“也”、“它”亦同字,懷疑“呂他”本作“呂也”,元代的周伯琦《六書證譌》卷一中已經指出:“也,古匜字”、“也,古文以為匜字”,是也。“也”古音余紐歌部,而歌部與支部相近,故《說文》載“鬄”字或作“髢”,“鬄(髢)”《廣韻》他計切,定紐支部,亦可從“也”聲,段玉裁云:“古易聲在十六部,也聲在十七部,合韵最近。此字今音大計切,於也聲得之。”故懷疑呂丁之“丁”(端紐耕部)先音轉為支部舌頭音字而寫作音近的“也”,後又轉寫為“他”。蓋呂丁常從周王征伐,威武而嚴謹,即下文所謂“桓桓不茍”;亦參與武王伐殷,并伐越、戲方,與下文言其“捍輔武王,攼敦殷受,咸成商邑”的記載吻合。以其功大,故周王封之於許為侯。 2、肇(右)玟(文王)。【2】 按:“”字,月下聽泉(郭永秉)先生指出“簡2从‘橐’初文之字,內部實从‘臤’之初文得聲,上部丁形的墨塊十分清楚,原釋从‘又’非是”、“我疑或可讀‘肇賢文王’,即進獻賢人於文王。”2郭先生言此字從“臤”讀為“賢”之說可從,此字疑是“緊”之本字,從橐會意,從臤得聲,蓋即口袋包裹緊束義,此讀為“賢”,《說文》“賢”字下段注:“《小雅》:‘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傳》曰:‘賢,勞也,謂事多而勞也。’故《孟子》說之曰:‘我獨賢勞。’”事多勞為賢,故“肇賢文王”即“始勞文王”,言呂丁自文王時已經為周室效力。 3、?(毖)光厥剌(烈)。【2】 原整理者注:光,《詩·韓奕》鄭箋:“榮也。” 按:《爾雅·釋詁》:“烈,光也”,郝懿行《義疏》:“《說文》云:‘光,明也,從火在人上,光明意也。’《釋名》云:‘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廣也,所照廣遠也。’《詩·南山有臺》傳:‘光,明也。’《敬之》傳:‘光,廣也。’《皇矣》傳:‘光,大也。’三訓不同者,按《說文》‘光’古文作‘炗’,‘廣’從黃聲,‘黃’從炗聲,‘庶’亦從炗,與‘廣’同意,故‘光’訓廣也;‘廣’與‘大’同,故訓大也。”古人以“剌(烈)”代指功業,以“光”形容之,有“明”、“廣”、“大”等義,故有“光烈”之語,《書·洛誥》:“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孔傳:“於汝大業之父武王,大使我恭奉其道。”“光烈”猶後言“豐功偉績”。“光厥烈”乃使文王的功業更加顯明廣大之意,“榮”非其訓。 4、??=(桓桓)不(丕)茍(敬)。【3】 按:《爾雅·釋訓》:“桓桓、烈烈,威也。”《書·牧誓》:“勗哉夫子!尚桓桓。”孔傳:“桓桓,武貌。”威武義。“茍”字原簡文作“”,放大圖版: 孟蓬生先生指出此字非用為“敬”的“茍”,釋為“??”,讀“弛(伿)”。3筆者認為此字可能是從犬口聲,即“狗”之或體。“狗”字殷代的《狗寧簋》、西周的《長子狗鼎》中已有,從犬丩聲,4清華簡二《系年》中作“”(112簡),從犬句聲。《系年》“犬”字作“”(136簡),“獻”字作“”(31簡),“犬”的寫法是先寫一個L形豎折筆,再寫下面人形的筆畫,看看上面的放大圖版即可知道,《封許》中的這個字,也是先寫了一個L形的豎折筆,又寫了和它相連的那個つ形的筆畫,因為兩個橫行的筆畫連在了一起,看上去象一個長橫了。相當于犬腹部的那一撇筆,在此字中被聲符“口”取代,故簡文此字很可能即“狗”字的或體,“狗”與“茍”古字通,5“不狗”即“不苟”,乃先秦兩漢文獻中常見的詞語,“桓桓不苟”即威武而嚴謹不隨意。 5、女(汝)隹(惟)(臧)耆爾猷。【5】 原整理者注:臧,《說文》:“善也。”耆,《左傳》宣公十二年杜注:“致也。” 按:ee先生認為“‘臧耆尔猷’應讀爲‘壯耆尔猷’,壯、耆都是強的意思。”6可從。“”字當讀為“壯”。耆,《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不懦不耆”,杜注:“耆,彊也。”《廣雅·釋詁一》:“強也。”“壯耆”即漢人言之“壯強”,《論衡·效力》:“此言賢人亦壯強於禮義,故能開賢,其率化民。”又曰:“管仲有力,桓公能舉之,可謂壯強矣。” 6、柬(簡)(乂)亖(四)方不??。【5】 原整理者注:??,《說文》讀若“踝”,此處讀為“果”,《孟子·盡心下》趙注:“果,侍也。”史牆盤(《集成》10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