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对舞弊和法律考虑.ppt

第二十一章:对舞弊和法律考虑.ppt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一章:对舞弊和法律考虑

财务报表审计中 对舞弊的考虑;Your Site Here;;Your Site Here;NO.1 偷梁换柱之科龙电器000921.SZ;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   2003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3.55亿元。 2005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的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17560.912万元的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4080万元。 ;NO.2 李代桃僵之G 银河(000806.SZ); 仅2003年度,G银河科技就虚增销售收入2.63亿元、隐瞒银行借款2.7亿元。   2004年出具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后,公司账面出现了5.33亿元的巨额窟窿。为了弥补这一窟窿,便将银河集团2003年3.9亿元购入的沃顿国际大酒店95%股权以0.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银河科技,2005年1月18日公告了该关联交易事项,公告显示,该酒店截至2004年末资产总额4.78亿元、负债4.24亿元、净资产0.54亿元,在这4.24亿元的负债背后,是银河科技将账外的银行借款2.7亿元转给沃顿国际大酒店,银河集团作为银河科技的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而银河科技又隐瞒巨额债务,最后通过三方协议,银河集团以股抵债偿还占用资金。迄今为止,虚增的2.63亿元收入,尚未作任何追溯调整。点评:就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来讲,其金额之大、手法之具欺骗性让人震惊;同时银河科技也留下诸多谜团,比如,就目前处罚对象而言,仅仅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与公司财务人员。那些幕后的人物在哪里,监管层又是如何考虑的? ;NO.3 围魏救赵之*ST 天一(000908.SZ); 在2003年年报中,*ST天一采用银行借款不入账、少计短期借款从而少计财务费用,虚构委托资产管理业务从而虚构投资收益,共计1993.54万元。各子公司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奥星分公司采用少转销售成本,虚构主营业务利润526.71万元,虚构其他业务利润395万元,虚构借款业务从而虚构资金占用费109.01万元;电器分公司虚构主营业务利润456万元;天一银河通过虚构销售业务、少计费用、虚构投资收益共虚构利润2746.95万元,按照股权计算,使*ST天一虚增利润2719.48万元;天一长江通过虚构借款业务使*ST天一虚增利润34.01万元;天一赛马也是通过虚构借款业务使*ST天一虚增利润 120.11 万元。 ; 2004年半年报中,利用同样的手法虚构利润共计1575.89万元,硬生生将公司“扭亏为盈”了,并且同样谎报募集资金的使用额度。除此之外,还变本加厉,开始隐瞒存货盘亏和毁损4453.56万元、虚增无形资产1232.45万元、虚增应收账款885.69万元。   除此之外,2003年*ST天一还隐瞒22532万元的应付票据和3208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2004年继续隐瞒这个真相,只是金额稍有变动,都为22700万元;另外还隐瞒重大的诉讼事项,隐瞒利用募集资金和账外贷款进行巨额的股票投资,隐瞒在外的控股子公司等。点评:人们在唾弃*ST天一恶劣荒唐的同时,也惊叹于其对“聚沙成塔”、“细水长流”、“化整为零”等理念掌握之娴熟。在人们看惯了诸多造假“大手笔”之余,*ST天一这种“不以恶小而不为”的细致,更引起人们对上市公司财务数字的隐忧;当然,也提醒人们,在抓大的同时,也不能放小,忽视小额的舞弊行为。 ;NO.4 欲盖弥彰之秦丰农业(600248.SH); 自2005年上半年,秦丰农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以来,跌跌撞撞过了半年胆战心惊的日子。可能是做贼心虚吧,2005年9月2日,秦丰农业披露了经重新审计、并进行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2004年年报,其在2001年虚增利润6157.62 万元,2002 年虚增利润6187.11万元,将本应亏损的两个会计年度虚报为盈利。事态曝光之后,又以重大会计差错为由试图一调了之。两年的差错额不仅巨大,而且惊人接近。而当我们翻阅其这两年的年报时发现,2001、2002年实现的利润分别只有2370.33 万元和3171.60万元,差错额却是它的两三倍。且调整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基本上是在调减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等资产账户。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