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2013版
马克思主义与 社会科学方法论 陈海飞 博士 教授;课程主要内容
导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法
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的方法
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一、社会是一个过程
二、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三、历史过程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一、真理与价值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导 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社会科学方法论
“方法”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度量圆形之法为“规”,度量方形之法为“矩”。在西方,“方法”源于希腊文,由“沿着”和“道路”组成,意为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方法: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主体实现特点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是主体把握、改造客体的工具和桥梁。;方法论即关于方法的理论,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正确认识、评价、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一定的世界观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各种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的关系
差异
交叉与综合、借鉴融合;3、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
神话:原始思维,集体表象的方式
史学:语言特别是文字产生后,利用文字记 载人类的经验,“以史为鉴”
神学:中世纪欧洲
理性主义: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理性审判一切
实证主义: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功;这一方法也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人本主义:解释学;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的观点、社会发展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自由)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按照列宁在1913年的提法,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根据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也可作此分类)。他们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的几个问题;2、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历史
(1)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物质生活条件,应该从人们实际生活过程区理解和说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等,即用社会存在去说明社会意识。
(2)人类历史的起点(同时也就是人类认识的起点)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生活从而生产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第一性的前提,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往方式;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及认识的客观性
(宗教、神话、童话也是说明世界)
(实践是否包含目的要素)
主体性原则:人是主体(客观的活动是主体)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构成了整个社会实践的基础,作为主体的人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以客观性的视角来研究社会历史,首先应当注意到人在社会历史中的特别地位和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到研究者所具有的主体性,所以主体性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含着求真、求善、求美,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人追求真善美。
——人本身、人的生存与追求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 ;整体性原则:在人与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翼状胬肉的护理查房-PPT.ppt
- 2022年应急管理工作应知应会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pdf
- 全民微信时代增进了VS减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docx
- 超星网课尔雅《人人学点营销学》尔雅答案2022章节测试答案.docx
- 2019CSP-J NOIP普及组初赛C++试卷.pdf VIP
- 2024年《城镇燃气管理条例题库》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劳动技术 项目三 任务二《打蛋器的制作》课件(课件).pptx
- 纪律意识方面存在不足及措施4篇.pdf
- 消防安全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文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