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与红酸枝到底还有多少年.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花梨和红酸枝到底还有多少年如果说,黄花梨的资源稀缺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那么作为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的主流材料,大红酸枝的枯竭主因,则可直接归结于市场的无度使用。我们对黄花梨的一料难求、有价无市的感慨刚动了动嘴皮子,新的忧虑又来了——当下的古典家具主流原料红酸枝,还有多少存量可以使用?从黄花梨到红酸枝,红木资源的枯竭,比我们的想象,来得更快。眼看他人起高楼,眼看他人楼塌了中国古典家具从明代到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明中叶,以黄花梨木制造的家具,天然纹理,尤为华美;王世襄先生1985年出版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提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皇室的尊崇为黄花梨带来了灿烂的文化和艺术生命,却也将其置于了加速谢幕的境地:明末清初,海南黄花梨接近绝迹。岁月流转至1963年,海黄借助上海博览会海南代表团的药材展区,重现世人眼前。但,尚未喘息便临厄运——上世纪80年代,海南多地建立起海黄加工厂,至80年代中期,其价不过一两元一斤;此后,尽管海黄的来源越来越少、材料规格越来越小,价格却并未“暴动”。“回到人间”整40年后,借助中国古典家具“黄金十年”的启动,海黄从2003年起一路高歌,平均每月上涨幅度近30%。彼时,越南黄花梨的价格每斤才数十元。2005年,海黄原料基本绝迹,散旧家具、农具老料及药材商的囤积料成为市场上的海南黄花梨家具主原料;从2006年开始,顶级黄花梨料的行情启动;至2008年,在“海黄暴跌论”、“仿古家具泡沫论”、“游资撤退暴跌论”等观点甚嚣尘上,红木价格波动严重的背景下,上好的、比较完整的海黄老料价格仍逐步攀升至最高每斤1250元,折合每吨250万元。越南黄花梨也拉近了与海黄的价格差。从2011开始,直径20厘米、长度1米以上的老料每斤破万,“一根木棍一条金”;2012~2013年间,用遗存小料做的手串,价格上涨了10倍,大几千一串再平常不过。在仙游的一个红木厂里堆积着如山的红木原材料海南黄花梨,100万人民币10年前可以买3吨,5年前可以买800斤,2年前只能买不到100斤,现在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了,10年涨幅超过400倍。一边是高高在上的价格、转向小众收藏的“深闺”;一边是海南黄花梨木材早已没有像样的交易市场存在,稀见的木料交易在一些藏家之间以几根木头、几块板的方式进行。这是辉煌还是谢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说,黄花梨的资源稀缺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那么,作为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的主流材料,大红酸枝的枯竭主因,则可直接归结于市场的无度使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大红酸枝还只是用于压船的材料之一;至清中晚期,因质地、纹理等优势,大红酸枝与小叶紫檀、黄花梨并列宫廷御用“三大贡木”。2000年世纪之交,红木厂家购买大红酸枝原料,只需每吨几千元就可以买到躯干;2005年,正宗的老挝大红酸枝跟缅甸花梨的价格相差无几,前者每吨约1.2万元,后者均价只低5~10%;2007年,大红酸枝价格上涨2~3倍,每吨5~8万元;经过市场整理,2010年,广东市场大红酸枝长料价格报每吨4.5~4.8万元,福建仙游市场报每吨3.5~4.2万。危机从2011年起突现!以往,材料商们都是想方设法把大料、好料销往市场,这一年起,他们开始大面积收藏好料,稀缺初露端倪。另一方面,仅在仙游,追求走量的商家们每天便能消耗掉约3000吨大红酸枝。当年,大红酸枝价格达到每吨10~12万元,好料接近20万元。北京元亨利董事长杨波下半年考察了港口的红酸枝行情,感慨万千:“引进的红酸枝都是些树干树头,成材的料很少。这和当年采购黄花梨一样,过去没人要的材料开始被国内大量引进。按照现在的砍伐力度,一天千八百吨,东南亚国家真经不起这么折腾。不说原产国控制砍伐、禁止出口,即便允许出口,照目前这个消耗速度,危机感也很大。”与杨波一样对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伍氏兴隆董事长伍炳亮同样认为,历史上虽没有大红酸枝原生林濒临灭绝的记录,但由于红木家具的持久风行,期间的资源耗费颇为可观。当代仿古家具行业兴起以后,随着黄花梨、紫檀资源的锐减,大红酸枝再次成为两者的替代用料,同时承载起明清两式仿古家具的制作重任。而在此期间,古典工艺家具行业正经历“黄金十年”,全国厂家数量暴增至两万余家。仅中等规模的厂家,一天的耗料量都在4吨左右,整个行业的大红酸枝耗料量无比惊人。2012年,尽管市面上红酸枝的存货量还算较多,但业界已经普遍感受到了同样的危机:够长度、直径大的优质好料越来越少。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家具制造企业,和游资一起四处寻找好料进行囤积,市场对大红酸枝成为下一个黄花梨的观点呈一面倒的支持。2013年3月,伍炳亮与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一起考察了全国经营老挝红酸枝木料的最大集散地——深圳观澜,结果不容乐观:红酸枝老料和大料都已经非常少,前几年被遗弃在越南、老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