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僧侣诗歌的简要分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去僧侣诗歌的简要分析

历代高僧放生诗略解 历代高僧放生诗略解   戒杀放生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佛教信徒培养慈悲心的根本途径之一。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有很多高僧大德都积极劝导世人戒杀放生,他们创作了大量关于戒杀放生的诗歌。这些诗歌分别从不同方面劝人戒杀放生、茹素护生、救拔异类,以此来培养慈悲心,护惜物命。   一、慧道人《戒杀歌》   慧道人是唐代著名高僧,他所创作的《戒杀歌》在佛门中广为流传,是劝人戒杀放生的著名诗歌。诗云:   世人生儿如掌珍,心心常恐儿难育,   不幸少时疾病亡,声声哭出亲儿肉。   畜牲亦有母子情,犬多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身常鞠。   物杀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儿不怨毒。   世人夫妇愿齐眉,绸缪无限情交笃,   有时恩爱不到头,最苦形单与影独。   鸟有雌雄迭相呼,兽分牝牡群相逐,   双鱼比目必同游,孤雁离群苦独宿。   人贪滋味美喉咙,何苦折开他眷属。   畜生苦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试把他身比自身,何待阎君判直曲。   历代高僧放生诗略解慧道人在《戒杀歌》中,以人类爱护子女的心态作比,告诉人们:人类与牲畜一样,都具有着同样的母子情分——狗的天性就知道爱护幼犬,牛有舐犊深情,而母鸡为了护卫幼雏舍不得离开半步,黄鳝被投入锅中时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而将身体高高地躬起。慧道人以此种种劝告人类应当换位思考:当动物伤害我们的子女时,我们恨得咬牙切齿,可是,当我们来杀害动物的子女时,为什么就不想到它们的怨恨呢?其实,动物们的爱子之心丝毫不亚于人类。   慧道人还以人类的夫妻之情作比。当情深意切的夫妻中有一人突然早逝,在世的那个配偶就会感到形单影只,孤苦无依。在对人类的眷属深情作论述之后,慧道人又告诉我们说,鸟兽具有同人类一样的配偶情分,当鸟兽的伴侣一旦中途而亡之后,另一只就会倍感孤独。有的鸟兽甚至还会为自己伴侣的逝去而绝食殉情。慧道人劝告人类应当以夫妻自身不愿分离之情来推己及人,要想到鸟兽也不愿伴侣被杀,令自己形影相吊。相信我们看过这首诗歌之后,一定会深有感触,从而不会为了口腹之需而残杀生灵。其实,在人情日益淡漠的今天,我们中有些人对待感情还不如禽兽忠贞呢,当他们面对令人动容的禽兽深情时,真的应当反思和愧疚啊,哪里还能再残害生灵呢?   二、佛印禅师《放生诗》   佛印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因与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很多充满禅机的问对而经常被人提及。佛印禅师不仅是禅宗高僧,而且也是推崇戒杀放生的著名诗僧。他的《放生诗》云:   贪他一脔脔还他,   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佛兼放生,   决到西方上品会。   佛印禅师在这首诗歌中,从六道轮回的角度告诉人们,人与牲畜之间会有轮回报应的,我们与众生之间有可能是多生多劫的六亲眷属。今生你杀了牲畜就有可能宰杀的是自己多生多劫的亲眷,不仅如此,当你杀食牲畜时,就会令牲畜生出嗔恨之心,当你因造作杀业投胎为畜生时,就会遭到你冤家的宰杀。由此会引起永无止境的冤冤相报。佛印禅师认为,我们现在因为贪图一点肉食的口福而宰杀生灵,将来还要以己身偿还,佛所说的这个道理确实真实不虚。佛印禅师告诉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按照佛陀的教导,做到戒杀放生,再兼顾念佛,将来决定能够顺利往生西方,永远不会再受轮回之苦。   三、慈受禅师《劝食素》   慈受怀深禅师(1077—1132)是宋代云门宗高僧,俗姓夏,字慈受,世称慈受禅师。寿春府(今安徽)六安人。禅师出生之时祥光现舍,文殊坚禅师遥见,怀疑为失火。第二天早上,才得知是慈受禅师降生。坚禅师于是亲往探视。慈受见坚禅师即笑而不舍。慈受十四岁剃发出家,后参访净照禅师于嘉禾(浙江嘉兴)资圣寺。慈受禅师后来奉敕移居洛阳慧林寺。靖康之乱起,慈受禅师二度请辞,退居洞庭包山,直至终老。慈受禅师不仅是禅宗高僧,也是宋代最有名的诗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人生哲理和佛教内涵的诗歌作品。其中,反映戒杀放生思想是他诗歌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的《劝食素》即是其一。诗云:   吃肉何如咬菜根,   且图身口戒香薰。   莫言死后无因果,   八两须还他半斤。   慈受禅师的这首诗歌劝告世人不能只为贪图肉食之美而食肉。因为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食肉还不如吃素菜对人的健康更有好处。作为佛教信徒,我们更应当从戒律的角度来奉行戒杀素食的佛家传统,切莫因为口腹之需,食用众生之肉,否则,将来会遭受因果报应,就得以己身之肉还众生。   四、愿云禅师《戒杀放生诗》   愿云禅师是宋代高僧,他的《戒杀放生》诗是佛门中最为流行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佛门弟子传诵不衰。诗云:   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愿云禅师认为,我们为了贪图肉食之味宰杀牲畜,在每一碗肉食之羹中都满含着被宰杀众生的怨恨。如果将来食肉之人因为杀业而往生到畜生道中时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