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兰亭集序.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兰亭集序

尚論古人 引言 朋友相交,用意在於相勉為善。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與當世之人相友以外,更要尚論古人;不但要從他們的著作中了解其思想情意,還必須考察其人的行事。以古人的言行作為表率,使自己的德業,因取資多方而日益精進。 由於孟子尚論古人的目的,是為了效法其善言善行,所以他所論述的古人,都是聖賢人物。這些人物,因境遇不同,行事也就未必一致,但他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用心卻是相同的。因此我們尚友古人,最主要的是體察其用心,而善盡自己的本分。 在諸多聖賢人物當中,孟子最推崇敬仰的是孔子。認為孔子智聖兼備,為聖之集大成者,因而以孔子為自己的最佳典範,說:「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公孫丑上)並以繼承發揚孔子之道為己任。在他的努力闡揚之下,終於使儒家思想大為昌明。其所志所行,就是尚友古人的最好說明,並足以做為我們的榜樣。 (一)尚友古人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萬章下.8 章旨 孟子示萬章交友取善之道,不但應取法今人,更須進而尚友古人。 由此章可知修養己身,除與當世之善士相友外,尤須尚友古人。 注釋 一鄉之善士:一鄉之中修德有成的人。 尚論:向上考論。尚,通「上」。論,考論,有研究討論之意。 論其世:考論他的身世言行。 語譯 孟子對萬章說:「修德有成,名聞一鄉的人,就和鄉裡修德有成的人交朋友;修德有成,名聞一國的人,就和全國修德有成的人交朋友;修德有成,名聞天下的人,就和天下修德有成的人交朋友。認為和天下修德有成的人交朋友還不夠,又進一步向上研究討論古人。誦讀古人的詩,研讀古人的書,而不知道他的為人可以嗎?因此還要考證論述他的身世行事;這就是上和古人交友了。」 (二)禹惡旨酒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離婁下.20 章旨 孟子稱述禹、湯、文王、武王、周公五聖之美德。 注釋 旨酒:美酒。旨,甘美。 善言:美言,指有助於增進自己德業的言論。 執中:執守中正之道,無過無不及。 立賢無方:舉拔賢才,不論其出身品類。方,品類。 視民如傷:民已安足,覺得還有創傷一樣,亟須細加愛護。極言文王愛民之深。 望道而未之見:眼看大道已在目前,好像沒有看見似的。極言文王求道之切。而,如。 不泄邇不忘遠:不親狎(音ㄒㄧㄚˊ)身邊的近臣,也不遺忘在外的諸侯。泄,音ㄒㄧㄝˋ,通「褻」,狎昵(音ㄋㄧˋ)、太親近。邇,近。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想要兼融夏、商、周三代聖王的美德,而推行禹、湯、文、武四位聖王所做的善事。 其有不合者:如果有不合於三王四事的情況。其,如果。 坐以待旦:坐著等待天亮,言其急於施行。 語譯 孟子說:「夏禹憎惡美酒,卻喜歡聽取好的言論。商湯執守無過無不及的中道,舉用賢人,不論其出身品類。周文王看待百姓,總覺得還有創傷,亟須細加愛護;大道已在目前,他卻視同未見,殷切地追求正道。周武王不親狎身邊的近臣,也不遺忘在外的諸侯。周公一心一意想兼有夏、商、周三代聖王的美德,實行禹、湯、文、武四位聖王所做的善事。如果自己有不合的地方,就抬著頭想,白天想不通,夜裡繼續想下去,幸而得到了答案,就坐著等待天亮,急忙去實行。」 (三)禹稷顏回同道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 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鄉鄰有鬥者,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離婁下.29 章旨 孟子推尊顏子與禹、稷因所處之境有異,故行事不同,但所抱持之道則同。 上二章言聖賢心無不同,吾人當體其心而效法其行事。 注釋 平世:承平有道的時代。 同道:同致力於聖賢進則救民,退則修己之道。 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使禹、稷居顏子之地,則亦能樂顏子之樂;使顏子居禹、稷之任,亦能憂禹、稷之憂。易地則皆然,換個立場都一樣。 被髮纓冠:急於往救而不及整理衣冠。被髮,披散著頭髮,指無暇束髮。被,音ㄆㄧ,通「披」,散。纓冠,急於戴冠,不及結纓,而連冠帶纓一起頂在頭上。纓,帽帶。 語譯 夏禹和后稷處在承平有道的時代,一個忙著治水,一個忙著教民農事,夏禹忙到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卻都抽不出空進去,孔子稱讚他們的賢明。顏子處在衰亂無道的時代,住在簡陋的巷子裡,吃的是一小簍飯,喝的是一瓢湯水,在別人一定忍受不了這種貧苦的生活,顏子卻不改其向道的樂趣,孔子也稱讚他的賢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