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年国军上校以上军官转任公务人员考试试题.PDF

106 年国军上校以上军官转任公务人员考试试题.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6 年国军上校以上军官转任公务人员考试试题

公職王歷屆試題 (106國軍上校轉任) 106 年國軍上校以上軍官轉任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考試別:國軍上校以上軍官轉任公務人員考試 等 別:上校轉任考試 類 科:一般行政 科 目:行政學 一、公私部門的界線有越來越模糊的趨勢,但有時維持其界線是值得的。試就結構 (structures )、誘因(incentives )、背景(settings )、目的(purposes )申述公私的不同。 【解析】 公私部門在結構上的差異 在依法行政的原則下,公部門的權威範圍與行使方式、組織設計與人員配置,皆須有法定的基 礎,並受法規的限制。使得管理制度的改變較無彈性,各階層管理者的自主空間有限。 公私部門在誘因上的差異,包括: 公共行政較不受市場競爭的影響 在民主國家中,政府所提供的財貨或服務大多是屬於公共財( Public Goods )或集體財( Collective Goods )的性質。並且由於公共財具有生產與消費的不可分割性、無排他性,以及 無競爭性等特性,將會造成所謂「搭便車」(Free Rider )的現象,因此很少有私人會樂意去 提供。 公共行政的組織目標大多模糊不清而不易測量 公部門的目標就是要去創造公共利益(或公共價值),但是公共利益太過於抽象模糊,以致 於只是形成一種象徵符號,因此,很難評斷對公務員工作上的績效。相對而言,私部門企業 組織的市場區隔清楚,服務對象明確員工績效就是以其對組織利潤的貢獻為標準,由於利潤 是以金錢的價值來衡量,因此它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和績效水準。 公私部門在背景上的差異,又包括: 【註】:settings除了翻譯為「背景」外,又可譯為「環境」 。如果本題以「環境」的概念出題, 相信同學就可能會知道應該從哪個方向去答題了! 權威的割裂( Fragmentation of Authority ):公部門設計的是政治權威的分立和制衡。 公共行政受到高度的公共監督(Public Scrutiny ):公部門的工作須接受輿論或大眾的批判檢 證,其所做所為好像是在金魚缸裡的活動一樣,必須公開透明。 公共行政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甚深:在民主國家中,公共組織的運作不僅要在各級政府間的 網絡中折衷協調,亦得受到許多利益團體或意見領袖的政治壓力。相對而言,私部門組織雖 然亦會受一國政治大環境的影響,但是它們可以不用去考慮相關政治上的壓力。 公私部門在目的上的差異 公部門所有行政舉措的目的在為公共利益,其動機在於加強為民服務;但私部門,其目的與動 機在於追求「個人私利」,以達成其「賺錢」的目的。 二、官僚的企業家角色(the entrepreneur role )是推動公共管理的核心課題,試申其意涵及在運作 上有何困境? 【解析】 官僚的企業家角色之意涵 所謂官僚的企業家角色,就公共管理而言指的就是企業型官僚。而根據學者羅蘭詩與金恩( Nancy C. Roberts and Paula J. King )的定義,所謂企業型官僚是指凡在公共領域內,從事創發、 共 4 頁 第 1 頁 全國最大公教職網站 .tw 公職王歷屆試題 (106國軍上校轉任) 設計和執行革新理念者。並且又將企業型官僚區分為政治企業家、主管企業家、官僚企業家和 政策企業家等,並說明他們在促進政府部門革新過程的職能。 企業型官僚與民主政治的緊張關係 根據學者貝隆( C. J. Bellone )與葛爾(G. F. Gorel )的分析,企業型官僚與民主政治會出現以 下的緊張關係: 企業自主對張(vs. )民主課責 企業型官僚鼓勵行政人員重視自己為機關的主體性,企圖突破預算控制和法規的約束,以 促進機關更具效率與效能,這使得企業型官僚所擁有的自主性越大,越讓民主的課責更難 以發揮制衡的力量。例如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 Hoover任內不斷擴增職權,而且就理論 層次而言, Hoover應受總統、司法部長及國會三方面的節制與約束,但實際上他卻不受任 何機關管轄。因此 Lewis指出,當 1972 年 Hoover 死於任內時,不論敵友莫不額手稱慶。 個人遠見對張( vs. )公民參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