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天然色素辣椒红提取工艺研究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pdfVIP

食用天然色素辣椒红提取工艺研究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用天然色素辣椒红提取工艺研究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第6卷第2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Vo1.6. No.2 1997年6月 ]OURNAL OF SHANGHAI FISfÆRIES UNIVERSITY ]une. 1997 食用天然色素辣椒红提取工艺研究 张宗恩黄丽虎 (上海水产大学. 200090) 摘 要 对以丙酬为溶剂提取制得的辣椒油树脂,经50%丙酬的碱性溶液洗涤6次即可脱 除辣味得到无辣味红色素.本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 关键调 辣椒红色素,提取 随着合成色素毒性的不断被发现,世界各国使用合成色素的品种日趋减少,而天然色素因 其安全、无毒副作用并具疗效和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欢迎。 因此,从无毒无害的天然产物中提 取色素,是当今食用色素发展的新趋势。 辣椒是我国的丰产农作物,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从红辣椒中提取色素不仅可提供优质 安全的天然色素,同时还可得到辣椒精、辣椒素、辣椒籽油等副产物,为辣椒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利用,提高农产品价值创造条件。 辣椒中的成份相当复杂[马同江、杨冠丰,1989,张庆睡、张秉乐,1990J.掏成辣椒风味的主 要 成份是辣椒素和辣椒红色素。辣椒素是辣椒中辣昧的主要成份,属于酷牍类化合物,分子式 ClsH2703N,结构式为 3 0Lil ?ttf J / k HO一矿 、-CH2-NH一吐一(CH2)4--C- H�相-q CH3 CJ8H2703N 的分子量为305。 纯净的辣椒素为单斜棱柱体或短形晶体,熔点65C,在高温下产生剌激性燕汽,溶于稀乙 醇、丙嗣、乙醋、乙酸乙酣等有机溶剂及碱性水溶液中。 辣椒红是辣椒中红色素的主要成份 ,属于四庸多烯类化合物,分子式 C4oHs603,结构式为 CH3 CH3 CH3 、、 CH3 CH3 CH3 OH 4 C.OHS603的分子量为58 。 1996-09-20收到. 2期 张宗恩、黄丽贞s食用天然色素辣椒红提取工艺研究 103 纯净的辣椒红色素为粘性油状液体或深腼脂红色针状结晶 熔点 75C左右,不槽于水而 , 1 溶于乙醇、丙阁、乙酸乙酣等有机溶剂及油脑中,其分散性、耐热、耐酸、耐碱性均好,而耐光性 稍差. 根据以上辣椒索和辣椒红色素性质上的异同点,本工艺采用高浓度的丙嗣提取得到辣椒 素和辣椒红色素的混合物〈又称辣椒油树脂) ,然后采用低浓度的丙嗣配合碱性溶液萃取袖树 脂中的辣椒素,即可得到辣椒素和无辣昧的辣椒红色素.本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色素其 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食晶添加剂卫生标准. l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及仪回设备 试瞌用湖南产红辣椒.经挑选、去籽、精碎、干燥后备用.试撞用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小型 粉碎机,pHs一2型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