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皮炎肾病综合症诊断.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例猪皮炎肾病综合症诊断

一例猪皮炎肾病综合症诊断猪场经常可以见到生长育成猪和部分保育猪皮肤上出现急性的红色、粉红色甚至紫癜性的皮疹,与疥螨性皮炎、渗出性皮炎和猪痘有明显的区别。发病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上升,被称为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该病于1993年在英国首次报道,随后欧洲、北美、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均有报道,目前该病已传播至世界各地,是养猪业遇到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例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某猪场10~16周龄的400头育肥仔猪发病,少数几头猪皮肤出现红色皮疹,后从小点逐渐扩大,形成岛屿状,界限十分明显,出血斑呈凹陷形状。患病猪体况较好,始终有少量食欲,个别猪皮肤出现病变后突然死亡,发病率10%,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部分病猪治愈,部分病猪用药后病情得到缓解,病死率为30%。 2.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尿少色黄似浓茶。皮肤出现散在紫红色斑点状的丘疹或似蚊虫叮咬的疱疹,一般先从会阴部开始,肛门周围腹下后部最为明显,继而在体侧、背部蔓延。丘疹始呈红色,后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有的丘疹融和成条索状。病猪喜卧,耳部皮肤干裂、脱皮屑、卷曲,鼻端、耳缘变红紫,被毛粗乱、皮肤苍白,重症病猪体温可升至41℃,厌食,水泻或黄稀粪,后躯运动失调,逐渐消瘦至衰竭死亡。 3.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3头,可见心包积液,心肌柔软,心脏有纤维素性渗出。肺水肿、间质增宽,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实变区。腹腔有积液,肝肿大,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肾肿大变黄(土黄色肾),肾包膜较难剥离,透过肾包膜可见表面有大小不一、灰白色的坏死灶,严重者肾表面凹凸不平,切开可见肾盂里有白色沉淀。胃出现轻度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浅表淋巴结肿胀、出血和水肿,尤其以腹股沟淋巴结为重。 4.实验室检查 4.1猪附红细胞体检查 采病猪血液,制作血片(姬母萨染色)镜检,附红细胞体检查为阴性。猪附红细胞体导致红细胞被破坏后,出现黄疸、茶色尿、皮肤先红后白等变化。但不出现的皮炎和肾脏病变。 4.2蚧螨病检查 在病变交界处刮取病料压片镜检,未见螨虫。蚧螨为寄生虫,仅损害皮肤,皮肤古铜钱样坏死,使用敌百虫、阿维菌素等驱虫药有效。 4.3猪瘟检查 取病死猪肾脏、脾脏、淋巴结,直接触片,以猪瘟荧光抗体处理,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猪瘟荧光抗体检查为阴性。 5.治疗 用复合醛类消毒剂对发病猪只患病处喷洒,每天1~2次,连用7~10天,猪出现红色斑点时,可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连用7日,饮水中添加抗病毒药物,饮用5~7天,通过药浴和加药辅助治疗。病猪突出皮肤表面的红色或紫色的丘疹和斑疹慢慢结痂,并逐步痊愈。 6.小结 6.1诊断 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鉴定诊断,排除了猪附红细胞体病、蚧螨和猪瘟等病,初步诊断为猪皮炎肾病综合症。 6.2病因 该病的病原较复杂,一般认为本病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但在临床病例中,很少见单独PCV2感染引起本病的报道(单独以PVC2给猪攻毒,不能复制出皮炎肾病综合症);由于PCV2感染引起免疫抑制,皮炎肾病综合症大部分为多病因混感,已分离混感病原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溶血性链球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坏死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另外夏季蚊虫叮咬、饲料发霉变质、猪舍卫生条件差、猪群密度大以及大量反复注射多种疫苗、长期添加高浓度药品都是诱发本病的原因。 6.3防制措施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加强猪舍通风,降低生长育成舍的湿度和温度。适当降低猪饲养密度,建议生长猪应有0.8m2左右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m2/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可相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加强饲养管理,在天气闷热、通风不良、断奶、免疫、仔猪阉割、猪群转栏、密度较大拥挤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减少应激诱发本病的发生,增强动物机体素质;加强环境卫生措施,清除猪舍周围的杂草,加强猪场环境和猪舍的消毒和灭蚊工作。将病猪集中隔离在远离健康猪群的地方,进行饲养和治疗,及时将病情较严重的患猪淘汰或扑杀作无害化处理; 在该病的高发期和雨季或湿度高的季节应防止饲料霉变。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