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点数据的1961_2012年祁连山面雨量特征分析_强芳.pdf

关于格点数据的1961_2012年祁连山面雨量特征分析_强芳.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0 卷第7 期 地 理 学 报 Vol.70, No.7 2015 年7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July, 2015 基于格点数据的1961-2012 年祁连山面雨量特征分析 强 芳,张明军,王圣杰,刘杨民,任正果,朱小凡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0.5°×0.5°逐日降水量数据集和气象站点日降水量实 测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PCA )和回归分析,研究了1961-2012 年祁连山面雨量年际变化以及 面雨量距平与干旱累计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套格点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祁连山及其 周边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降水量,山区东段降水量大于西段降水 8 3 量。1961-2012 年祁连山面雨量的多年平均值为724.9×10 m ,其中,春、夏、秋、冬的面雨量分别 8 3 8 3 8 3 8 3 为118.9×10 m 、469.4×10 m 、122.5×10 m 、14.1×10 m ,夏季面雨量最大,占全年的64.76% 。除 8 3 春季外,其他季节面雨量都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夏季增幅最大,平均每年增加1.7×10 m 。山区 面雨量与祁连山及其周边区域的干湿程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干旱累计强度与面雨量表现 出负相关性,山区面雨量较多时这一地区的干旱强度也较弱。 关键词:格点数据;面雨量;祁连山;主成分分析;干旱累计强度 DOI: 10.11821/dlxb201507009 1 引言 [1] 随着全球变暖,1951-2010 年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平均地表增温在0.5~1.3 ℃之间 , 而干旱区气候对全球升温的响应则更为敏感[2]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降水格局复杂,自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初西北干旱区气候总体由暖干向暖湿转型[3] ,年降水量呈增 加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显著下降,但局部地区出现暖干化趋势[4-5] 。作为西北干旱区内陆 河流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的发源地及径流形成区的祁连山,处于西风带、南亚季风和 高原季风、东亚季风的交汇处,水汽含量存在复杂的季节差异和年际间变化[6] ,祁连山降 [7-8] 水的多少对河西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面雨量作为一个区域的降水量总和,通常以体积单位表示,与传统的单点降水量相 [9] 。量化水循环过程中的降水环节时,一般 比更能客观地描述该区域实际的降水资源状况 也以面雨量形式体现[10] ,在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的数值模拟中面雨量常作为重要的 输入参数,因此对面雨量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对气候和水文过程的认识,明确面雨 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变化情况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国内外学者 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降水观测数据对面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1-14] ,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 方法包括空间插值法、多元回归法以及遥感反演等。运用空间插值法可以获得面上的降 收稿日期:2015-01-13; 修订日期:2015-04-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A01801)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