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一一李善邦陈洪鹗.PDFVIP

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一一李善邦陈洪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一一李善邦陈洪鹗

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一一李善邦 陈洪鹗 (据《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出版) 著名的地震学家李善邦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他从事地震 科学研究50年,为我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早在1930年他就开始建立了我国自己第一个地震台,经过他的 苦心经营,观测资料达到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水平。深受国际地震学 界的重视。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地震的工作被迫中断,为了支 持抗战,他带领秦馨菱等人在湖南水口山、四川西昌、会理、攀枝 花等地从事地球物理探矿,他还是我国地球物理勘探的先驱。在重 庆北碚,为了恢复地震工作,他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以惊人 的毅力,白手起家,设计制造了我国自己的第一台地震仪,定名为 “霓式地震仪”(亦称I式),并在重庆北碚重建地震观测站,成为当 时我国后方唯一的地震台。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 震研究室主任、代理所长、中国地震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学 仪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委会副主任。他还是中国 地球物理学会和地震学会的发起人,并任该二学会的常务理事。他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建国初期他设计制造了大小51型地震 仪,装备重点建设地区的临时地震台多处。他参与编制《中国地震资 料年表》、主编《中国地震目录》、编绘我国第一幅《地震烈度区划 图》, 为研究我国各地地震危险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国家建设选 址奠定了科学基础。他撰写的主要科学论著有30余篇,还有多篇科普 著作,他在晚年处于“文革”的恶劣环境下带病写成长达50万言的科 学巨著《中国地震》,为后人留下重要遗产。 他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并注重不拘一格,因材施教,亲自 主办三期地震训练班,一期地震专科学校,并积极促成北大和科大地 球物理系的建立,曾亲自授课,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地震科技 人才。 一、从农家子到书生 1902年农历九月初一,李善邦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田心村一个祖 祖辈辈务农的家庭里。祖父有稻田五、六亩,全家大小勤奋劳动,幼 时也常随父母下田耕作。他家虽称不上富裕,但尚能温饱。他从小便 酷爱读书,然而他的父兄却不以为然,认为读书还不是为了做官,做 官还不是为了赚钱,只要学会记个帐,长大了去做生意也照样可以赚 钱,而且比做官来得更直接。其祖父却有另一番打算,认为:“ 书 中自有黄金阁,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虽苦,“只有吃得苦中苦,方 为人上人……。”遂拿出多年辛苦积下的一点钱,支持他去读书。 他6岁开始在家乡上小学,毕业后去县城读中学,中学毕业后又 去上海济南学校补习了一年英语,1922 年,当他20岁时,考进南京 东南大学(即现在的南京大学〉。从一个农家子成为一名大学生。 在求学期间,他时时铭记祖父的教诲:“若置身青云只有靠自己 学出本事来”,因此兢兢业业努力读书,在中学时,特别注重英语和 数学,因为要升大学,这两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他除了上课专心听 讲外,课后经常点着煤油灯钻研到深夜。有一次由于太困了,读着读 着却合衣睡着了,油灯空点了一夜 , 被同学讥为笑料。 年轻的李善邦虽然发奋读书,但是现实生活却不是像他自己所 想象的那样,只要用功读书一切都会有的。那时正处于大动荡时期。 读小学时是满清末年,政府极端腐败,甲午战争失败,庚子年八国 联军入京,丧权辱国,国家处于亡国的边缘。读中学和大学时,虽 然辛亥革命已经成功,推翻了满清皇朝,但是社会更加动荡,军阀 混战,不断火并,学校也几次被迫搬家,连追求一个安定的学习环 境都得不到。尤其是临近毕业时,心里更恐惶, 更迷茫,时时考虑 毕业后的出路问题,这十几年他遵循祖父的信条,小学、中学和大 学苦读又苦读,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东南大学物理系同班同 学中也算得上一名高才生,本想能受聘留在学 校当个助教把自己学 到的知识传给后人,也有个谋生的机会,哪知这个位子也被别人捷 足先登,落得个“毕业就是失业”的结果,他感慨地长叹“中国之 大,却没有一块安生立命之地”。 二、为谋生而闯荡 1925年,他毕业于东南大学物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