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寒江上有怀》复习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作者生平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文学特色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该派融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自然。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背景 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①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 ②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乡襄阳(现在属湖北)。曲,曲折转弯处。 ③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 ④天际:天边。 ⑤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⑥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弯弯汉水转弯处,远望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飘荡 迷失道路问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流淌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 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逐句赏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首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是写实。紧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但也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颔联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颈联描写思乡之深、之久。 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中考模拟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A.首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