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中国的环境 长江洪灾的基本原因 三峡大坝的效益与环境效应 .doc

第7章中国的环境 长江洪灾的基本原因 三峡大坝的效益与环境效应 .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中国的环境 长江洪灾的基本原因 三峡大坝的效益与环境效应

長江洪災的基本原因。 三峽大壩的效益與環境效應。 華北地區的氣候與水文特徵。 黃河斷流的原因。 南水北調的效應。 沙漠化的成因與防治對策。 三峽大壩 長江洪患發生的原因 1. 降水因素: (1) 江水以雨水補給為主,約占其年逕流量的70~80 2. 地形因素: (1) 較易發生水災區: 江漢平原 、洞庭與鄱陽湖盆低窪區。 (2) 原因: 長江出三峽後,因河床坡度變 小 ,流速減 緩 ,產生大量淤積。 地勢低窪、河道 曲折 與 向心狀 水系的影響,當洪峰來臨時,常無法宣洩而潰堤成災。 3. 人為因素:當地居民長期 圍湖造田 ,造成洞庭湖與鄱陽湖等湖面縮小,使調節江水的功能也大為降低。 三峽大壩工程 1. 興建背景:根治長江水患。 2. 位置: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 3. 時間:1994年開工,2009年840億千瓦)。 (3) 改善長江水運的功能(調節上下游水位)等效益。 (4) 有利於促進水庫地區的漁業、旅遊業的發展。 (5) 便於 南水北調 工程的實施。 5. 負面衝擊: (1) 對人文活動的影響: 淹沒城鎮與耕地,必須遷移安置113萬居民。 文物景點與古都永遠消失。 若安置地點未能妥善安排,新增移民往往加重庫區的土地負擔。 (2) 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影響長江魚類的生態:如中國特有種「 中華鱘魚 」將因大壩阻隔,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到上游產卵,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 加重江水汙染: a. 庫區:乾季時,因水量減少,使水庫內的水體流速減緩,容易滋生藻類而產生 水庫優養化 現象。 b. 下游地區:因江水減少,如不及時對各種汙染源進行治理,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進一步汙染長江水質。 江水河道的侵蝕、淤積問題: a.  庫區 :大壩攔水後,泥沙會在水庫內淤積,加上集水區因安置移民或工程開發所造成的邊坡崩塌,土石大量滑入,增加水庫淤泥。 b. 中下游河道:因泥沙輸送量減少, 含沙量 降低,導致河床受侵蝕機會增加,促使長江大堤部分河段崩塌;或因泥沙供應減少而造成湖盆地區的沼澤消失。 c. 出海口: 三角洲 面積也會減少,致使海岸侵蝕與 海水入侵 。   三峽文物國寶薈萃   1994年,中國國家文物局組織全國數名專家學者組成三峽文物保護規劃小組,對三峽地區文物展開地毯式調查。調查結果舉世震驚,專家們共記錄文物點1,282處,其中有60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和古生物化石地點;8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100多處古巴人遺址和墓地;470處漢至六朝的遺址和墓地;6處古代枯水題刻和數十處宋代以來的洪水題刻;2處東漢石闕題刻和數十處唐以後的摩崖造像、碑碣、摩崖詩文題刻;近300處明清建築物,包括廟祠、民居、橋梁等。其中,白鶴梁、大昌古鎮、張飛廟和石寶寨這四大地面文物尤為珍貴。涪陵白鶴梁古代水文題刻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題刻,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巫山縣大昌古鎮有1,700多年歷史,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歷代軍事重地,其中的溫家大院是當地清代民居典範;雲陽縣張飛廟匯集了唐宋元明清建築精華,廟內有大量字畫碑刻珍品,有“文藻勝地”之稱;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的石寶寨,是中國現存體積最大、層數最多的穿斗式木結構建築。 (資料來源:新華網) ⊙ 早在1919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就率先提出了在長江上游興建水庫的構想。中國經歷無數辯論與波折。在兩湖盆地經歷了多次洪水後,為杜絕洪患,發展經濟,三峽大壩正式動工,2002年,三峽庫區開始漲水。2009年,這個被稱為世界最浩大的水利工程終完工,千年來的長江風貌也在這十年間產生前所未有的遽變。(甲)多曲流;(乙)地勢低漥; (丙)夏秋多颱風;(丁)春末夏初多梅雨;(戊)長江流經此處河床高於兩岸。 (A)甲乙丁  (B)甲丙丁  (C)甲丁戊  (D)乙丙丁 ( A ) 2. 下列何者是三峽大壩建成後的影響?(甲)東海漁場漁獲減少;(乙)水壩下游河水之懸浮負荷量減少;(丙)水庫下游汙染減輕;(丁)水壩上游河床侵蝕加劇;(戊)洄游魚群數量減少。 (A)甲乙戊  (B)丙丁戊  (C)甲丁戊  (D)乙丙戊 南水北調 ※ 華北地區夏雨集中率高→易洪、易旱。 ※ 興建背景:解決黃河 斷流 問題,紓解 華北 地區的缺水現象。 黃河斷流 1. 原因: (1) 黃河沿岸興建許多水利工程。 (2) 大量引黃河水灌溉農田。 2. 影響: (1) 河道萎縮。 (2) 水中生物減少。 (3)  溼地 減少。 (4) 導致黃河造陸功能衰退。 (5) 海岸線侵蝕後退速度加快。 (1) 採取黃河河水統一管制政策。 (2)實 三線工程 西線 中線 東線 示意圖 路 線 穿越巴顏喀喇山,調長江上游水入黃河上游 由丹江口水庫,沿唐河、白河流域西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