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岩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程红岩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路线和工具 1.1 实习时间 2013年5月30日—2013年5月31日 1.2 实习路线 龙苍沟→荥经土山岗→南坡→清溪镇双溪乡→金凤寺→名山县电视台→茶园 1.3 实习工具 土铲、普通土钻、土壤速测工具箱。 二、实习目的: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观察方法和指标,进一步加强土壤分层及相关速测技术的应用。 结合实地学习观察并思考土壤与成土环境的关系以及成土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从实地观察中理解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地带分异规律,以及水热条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学会区分不同的土壤,并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土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良措施,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三、实习背景 土壤地理学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气候、母质、生物、地形、人为因素等土壤形成因素都在不同的侧面,通过时间的历程对土壤的形成发生作用,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对土壤的发生和土壤的性质有一定的作用,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其有利因素,避开或控制不利因素,使土壤的生产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了解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在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能为我们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四、实习概况 4.1 泥巴山概况 泥巴山位于南北走向龙门山褶段带南端的二郎山向北延伸为夹金山,向南延伸为大相岭。而泥巴山位于大相岭中段、北西走向。大相岭背斜,总体走向北西,略呈“S”型(图1)。为山原与盆地过渡地带,构造和山体走向北西,为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分水岭,也是很重要的气候分界线。 受土壤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植被茂盛,沟谷切割强烈,多深切峡岩,岩石风化以生物、化学风化为主。土壤以黄壤、黄棕壤和暗棕壤为主。而南坡气候干燥,干湿季节明显植被覆盖较差,物质坡面移动强烈。入崩塌、滑坡、泥石流常有发生,坡面发育数级洪积台地,反映新构造明显土壤加砾石多,常见埋藏土壤。北坡受干热河谷的影响,太阳照射多,温度较高,雨水相对较少,且季节分异明显,土壤类型主要以暗棕壤、黄壤和红壤为主,从而使泥巴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坡向分异和垂直分异。 图1泥巴山地理位置图 4.2 金凤寺概况 金凤寺,西距雅安市区三公里,前临清衣江,后枕蒙山山形呈“青龙绕凤”之势名山县地处川西平原边缘,隶属雅安市。名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台状丘陵、浅丘坪岗为主,海拔在546-1456m之间。 地理位置:东经102° 4848 北纬29°4148 海拔:891m 坡度:60 ° 土壤类型:黄壤 它是亚热带暖热阴湿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氧化铁高度水化。黄化过程明成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相对湿度大的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优越,土壤风化程度强,淋溶作用强烈,盐基饱和度低,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 土壤母质;花岗岩和砂岩坡积物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四季常绿,种类丰富,结构层次丰富,分为水平层和垂直层,水平层为波浪状,垂直层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和层外层五个层次。每层主要植被如表一: 表一 植被分布 层次 主要植被 乔木层 壳斗科植物、樟科类植物(香樟、楠木)、山茶科植物、灰木科植物 灌木层 鹅掌才、领春木、万寿竹、、花斑竹、野核桃、野花椒、木浆子、 草本层 兰草、藤本植物(猕猴桃、香花野豆藤、葛藤、青风藤、)、青风藤、醉鱼草、花斑竹、类芦、清明草、凤仙花、光赤包、西南八仙花、蜈蚣草、野地瓜、水麻、鸢尾、千里光、蒲儿根、醉鱼草 地衣层 各类地衣 层外层 水麻、 性质 土层 颜色 质地 结构 pH 侵入体 (石粒) 根系 新生体 孔隙度 紧实度 0-15cm 暗黄 7.5YR 6/8 重壤 块状 5.0 较少 较少 无 少量虫孔 紧实 5-76cm 淡棕 7.5YR 5/6 重壤 块状 6.5 多且大 无 无 无 紧实 表二 黄壤土壤剖面性质 黄壤多形成于温度较高,雨水充沛,相对湿度大(80%以上)的低山,丘陵和高原区,气候多表现为云雾多、日照少、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湿季不明显。由于水热条件都较为优越,土壤风化程度较深,其淋溶作用强,盐基饱和度低,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土体较厚,质地多为中壤土至重壤土。黄壤形成的气候条件下,植被多为高大乔木,土壤微生物活力较强,有机质积累在表层,所以表层颜色较深,但向下锐减,颜色趋于一致。黄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高,故全氮含量也高,氮、磷、钾含量较为丰富。但黄壤的供肥能力不强,其中氮的矿化率低,磷多以无机磷为主,无机磷又以闭蓄态的铁磷为主,有效性低,耕种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