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8.1
化工基础-新型分离技术 8.1膜分离技术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膜分离过程种类及其基本特点,了解膜组件的型式、构成及膜分离工艺的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方法及典型流程。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定义 膜分离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是基于物质透过固态膜或液态膜速率不同,而将多组分混合物或溶液中各组分加以分离、分级、纯化或富集的过程。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发展史 1748年科学家就发现水能自然的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这一发现开创了膜渗透的研究。 1854年Graham发现了渗析现象。 1964年Traube成功地制成了历史上第一片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 20世纪40年代,利用渗析原理研制出人工肾。 20世纪50年代初,离子膜研制成功,电渗析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20世纪60年代Loeb研制成醋酸纤维素非对称性膜,这在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使反渗透进入了实用阶段。 20世纪70年代超滤和液膜; 20世纪80年代气体分离; 20世纪90年代渗透汽化。 此外以膜为基础的其它新型分离过程,以及膜分离与其它分离过程结合的集成过程(Integrated Membrane Process)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特点 操作温度低,能耗低,分离效率高,分离过程中不伴随相变,无二次污染。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质、稀溶液、难分离物质的分离。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技术,与其它新技术一样,产品更新快,技术含量高,研制比重大,而且品种较多,生产规模小。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的定义 在一种流体相内或两种流体相之间,用一个较为致密的薄层(<0.5mm)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就是膜。膜本身可以是均一的一相,或是由两相以上的凝聚态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膜既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可以是完全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不论膜有多薄,都必须起到隔离作用,以阻止膜两侧的流体相直接接触。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的分类 按制造膜的材料分类 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的分类 按膜的孔径大小分类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的分类 按膜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分类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定义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定义 微滤MF: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约200kPa)为推动力,使不溶物浓缩过滤的操作。 功能:分离固体粒子10-0.02μm。 从水、饮料、药液中除菌;从啤酒中除去浑浊物。在生物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细胞的捕获。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定义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定义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定义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定义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定义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定义 纳米过滤NF: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从溶液中分离出相对分子质量为300-1000的物质的膜分离过程。 制药,纯水制备,废水处理,化学工业,食品及染料工业,低聚糖的分离和精制,果汁的高度浓缩。 膜过滤的基本概念 膜过滤指MF、UF、RO三种过程。 UF、RO目的都是将溶质通过一层具有选择性的薄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推动力都是压差,被分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粒径大小的差别,膜孔的结构不同,采用的压力差UF为100-1000kPa,RO为1-10 MPa 膜过滤的基本概念-超滤的工作原理 超滤是在一定的外压作用下,当含有高、低分子化合物的溶质的溶液通过被支撑的膜表面时,溶剂和低分子溶质将透过薄膜,作为透过液被收集,而膜另一侧的高分子溶质被截留而作为浓溶液被收集(分子质量500以上的高分子溶质)。 膜过滤的基本概念-微滤的工作原理 膜过滤的基本理论 超滤和反渗透特性一般可用膜的透过通量,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透过膜的溶液量及截留率来表示。 膜的透过通量包括总体积通量和溶质透过通量 截留率有表观截留率和真实截留率 浓差极化现象:在膜分离法中,被透过膜的流体带到膜表面的溶质,被膜截留而累积增多,形成浓度边界层,膜表面处溶质浓度比原溶液主体高。 反渗透的应用 ①反渗透法处理酸性尾矿水废水经过滤后,用高压泵送进反渗透器,产出的淡水加碱调整pH值后即可作为工业用水,若再经过滤和消毒后还可作为饮用水。浓缩水部分循环,部分用石灰中和沉淀。废水中的CaS04容易沉淀,可沾污、堵塞反渗透膜,所以反渗透器的进水应控制废水与沉淀池返回来的上清液之比为10:1。同时,应使水流处于湍流状态,以便防止边界层沉淀。反渗透处理结果见表,操作压力为4.2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