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成就回顾及展望-全国农技推广网.doc

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成就回顾及展望-全国农技推广网.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成就回顾及展望-全国农技推广网

发表于:中国植保导刊,2010,30(9):35-39 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60年发展成就 刘万才 姜玉英 张跃进 冯晓东 夏冰 刘宇 曾娟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摘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肩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蓬勃发展,不仅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地和县四级测报网络,而且制定了测报办法,改进了信息传递手段,研究提出了测报技术。在回顾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发展的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病虫害;预测预报;成就;经验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以下称“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肩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历来受到各级领导和植保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各级农业领导部门指挥重大病虫防治、减轻生物灾害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建国60来的发展成就 1.1 建立了调查监测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病虫测报工作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坚持专业性测报和群众测报相结合的方法,在加强专业测报站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建立群众性的测报组织。20世纪50年代前期,先后在南方稻区固定专人对水稻螟虫进行定时定点调查记载,系统地发布预报;接着农业部颁布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方案》,并开始在全国建立测报站(点),测报工作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前期病虫测报体系已初具规模。“文革”期间,测报工作曾受到挫折,不少测报站工作中断。1973年,农林部提出要“像办气象站那样办好病虫测报站”,测报工作得到了较快恢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农林部在恢复植保局的基础上,经请示国务院,由陈永贵副总理批示,李先念副主席及纪登奎、王震、谷牧、陈慕华等7位副总理圈阅批准,成立了农林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负责全国主要病虫的预测预报及管理工作,带动了全国病虫测报工作的发展[1-3]。其后,无论是1982年农业部将植物保护局与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合并成立全国植物保护总站,还是1995年农业部将全国植保总站、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全国种子管理总站和全国土壤肥料工作总站合并成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其中均设立承担病虫预测预报工作的处室,保证了测报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尤其是1989年国家计委正式立项,实施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络建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根据自然生态区和病害流行范围及害虫迁飞路径,第一批选择了400个地、县级测报站作为全国病虫测报区域站,组成“全国重大病虫监测网络”,对重大病虫进行联合监测和预报,并对这些区域测报站分期分批进行建设,到1999年总计投资7630万元,建成区域站360个[4]。为建立起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体系,农业部1998年提出植物保护工程建设规划建议,并先后编制了《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00—2005年)和《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加大植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1998—2008年,累计投入33.695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4848亿元,地方配套7.2106亿元,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植物检疫、农药检验检测、农用航空等4大类892个农业有害生物防控项目,其中省级监控中心项目26个,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814个。通过该阶段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区的植物保护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和应急防控监重大?植物病理学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661~662. [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40. [3] 《当代中国》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农作物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10~515. [4] 邵振润,刘万才.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成就回顾及展望[M].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1):37~39. [5] 夏敬源.农技推广促进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2):4~11. 1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