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歌曲漫谈(一).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歌曲漫谈(一)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 中国古代歌曲漫谈(一) 歌曲发展的历史 《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诗经》(雅乐、民歌)——《楚辞》——乐府——绝律诗——词调歌曲——元散曲——明清小曲 《礼记·乐记》载:“子贡问乐师乙:‘象我这样的人,宜于唱怎样的歌曲?’师乙说:‘据我所知闻,歌曲的唱法应为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稿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 “十二音神图” 戏曲认为—— 唱“老生”者,其嗓音应具备“小龙虎音”,“云音”,“鹤音”,“琴音”,“猿音”。 唱“净”者,应有“大龙虎音”及“雷音”;唱”小生”或“正旦”者,则应具备“凤音”,“云音”,“鬼音”。比之器乐,“笛”象龙吟,“笙”象凤啸,“琴”似和风,“鼓”如雷震。“虎音”指其“沉雄”,鹤音指其“嘹唳”,“云音”指其“高亮”;“猿音”,“鬼音”,则譬之为凄切、“幽咽”。 京剧正旦程砚秋的嗓音和唱法,具有“鬼音”,指其行腔吐字时,若断若连,不绝如缕,透声换气,极显幽咽。 [元]燕南芝庵《唱论》: 抑扬顿挫,顶迭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婉转,捶欠遏透。 歌之节奏: 停声,待拍,偷吹,拽棒。字真,句笃。依腔,贴调。 “停声”有“高停”,“低停”,“缓停”,“急停”; “待拍”有“紧接”,”慢接”,“抢接”,“随接”。 都与节拍的度数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偷吹”,是在笛管的吹奏上省去一二音而让歌者发挥其声调,使不至为器乐所掩。 “拽棒”是指歌唱的声调极显筋节时,必须在鼓板上出力加劲拍打,使更显豁。或歌曲将终,歌者放出“遏云之声”,鼓板则必须急起直追,以助其声势。 “字真”,指发音准确,唱念清楚。 “句笃”须联系“字真”,而“依腔”、“贴调”须联系“字真”“句笃”。 曲文字句必须“依”着“腔”来歌唱。 实则”腔”的高低疾徐,即所谓“节奏”,而出声吐字的高低之分,在“腔”上所恢据考则为“宫谱”(工尺谱)。至于“腔”的进行,联系“歌之格稠”中“抑扬顿挫”而言,或由高转低,或由低翻高,或顿,或挫,决不能有“腔”无“字”;有“字”无“音”;有“音”无“韵”。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