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琴弦上的两只蝴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祝》琴弦上的两只蝴蝶

《梁祝》琴弦上的两只蝴蝶 两只披着中国彩衣的蝴蝶,轻轻地飞到小提琴上,在四根银弦上跳舞,这一跳,五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作者之一陈钢说:“在一个纯情的年代由两个纯情的年轻人写了一首纯情的作品。”其实,它是一个民族对爱情与人性的盛大礼赞,是“苦难与光荣”共同铸就的不朽神话 五十年前的那一幕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五十周年纪念日应该在5月27日,但它的预演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比今年的白玉兰开得还早 2月22日,由陈钢与潘寅林在上海大剧院演出钢琴伴奏版的《梁祝》,3月7日,由俞丽拿演出原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4月28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开幕专场上,将有一台纪念《梁祝》首演五十年的庆典演出。在古典乐坛上名声显赫的日本美女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也将专程飞来上海激情演绎《梁祝》神话…… 五十年,足够在一个人的脸上划出无数条皱纹。但《梁祝》这只美丽的蝴蝶永远不老。作曲者之一的陈钢看上去也相当年轻,说话时辅以大幅度的手势,特别是高声唱出某段旋律时,眉飞色舞,激情澎湃。五十年前的那一幕,历历在目 陈钢当然记得,1959年5月27日下午3点钟,在兰心大戏院,那是《梁祝》首次公演,是作为参演上海市音乐舞蹈会演(“上海之春”前身)节目而亮相的。那一天,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指挥系的四年级学生樊承武指挥。“那天我们都很紧张。何占豪坐在乐队里拉琴,我躲在侧幕后面,揣测着这首乐曲将会遭到怎样的命运……”陈钢对记者说,当时剧场内600个座位满坑满谷,坐着全国各地主要文艺团体的领导,还有来自各地的音乐家和乐评人 据陈钢透露,当时与俞丽拿一起排练的小提琴演奏员还有一个同学,也是“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员,她叫沈榕,技巧也相当棒,两个人的组合相当于AB角,后来沈榕去香港发展了 “俞丽拿的演奏特别投入,非常动人,真是太完美了,她简直就是祝英台,用琴声泣诉,用琴声唱歌,当指挥划出最后一个圆弧后,全场居然没有一点动静,我脑子也一片空白。大概过了十几秒钟,全场掌声乍起,接着是长时间的鼓掌,不徐不疾,不重不轻,没有丝毫的做作。当时我们不知道如何谢幕,樊承武领着俞丽拿向观众致谢,一遍又一遍,我看到俞丽拿激动得有点手足无措了,最后怎么办呢,指挥宣布:再演一遍!这是《梁祝》演出史上唯一一次以再拉一遍谢幕。我看到台上许多观众,眼睛里闪烁着泪光,我和何占豪也哭了……” 然后,孟波走上台向观众致谢,何占豪从观众席走上台,陈钢从侧幕走出。第二天,全上海市民都知道了三个人:何占豪、陈钢和俞丽拿 年轻人遇到了好领导 陈钢称孟波是一位“好领导”,话语间充满了对他的感激与敬佩。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上海音乐学院顺应时代需要提出了“民族化”、“群众化”的口号,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是出于一种纯洁的真诚。很快,学院成立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员之中就有何占豪、丁芷诺、沈西蒂、俞丽拿、沈榕、张欣、朱英等 陈钢回忆说: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实验小组”决定搞一个小提琴协奏曲,在报选题时几个成员分别送了《大炼钢铁》、《女民兵》,组长何占豪因为熟悉越剧,就报了一个《梁祝》,不过他心里也没底。想不到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孟波并没有随大流,就圈了一个表现爱情的《梁祝》。现在想想,在大家唯恐主题不昂扬、不激进的特定时期,他偏偏圈了一个柔性题材,不仅显示了一种魄力,还冒了很大风险。没有他这么一圈,就没有《梁祝》了 《梁祝》的创作,是在管弦系领导刘品和丁善德教授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进行的。从小在越剧旋律中成长的何占豪,从越剧尹派唱腔中“妹妹啊”以及《白蛇传》中的音调中提炼、发展成爱情主题和《楼台会》主题。但是,陈钢对记者强调:交响音乐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光凭素材和几个旋律,然后按情节来叙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响乐的思维是立体、复合和写意的,而交响乐的结构与色彩又是如此的缤纷繁复,有呈示、有展开、有再现,还要有主题与副题的对比、冲突,以及通过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和感情的升华。而这样的“音乐高层建筑”,决非一个业余组合所能胜任的。所以,当进一步创作遇到这个瓶颈时,院领导就决定派作曲系高材生陈钢与何占豪合作完成这首献礼作品 陈钢回忆道:“那个时候我在酝酿第二年要交的毕业作品,所以一口谢绝。后来我的老师、副院长丁善德教授与我谈了几次话,说这是重要的献礼任务,靠管弦系的业余创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如在时间上有困难的话,毕业作品就不要写了。这样,我才答应与他们合作。我与何占豪用课余时间奋战了三个月,总算完成了这首作品。” 在陈钢加盟后,丁芷诺为了保证作品的完成,自动退出。她是丁善德的女儿,这样一个机会她等于让出来了 事实上,丁芷诺的风格还表现在另一件事上,陈钢写好总谱后,夹在自行车后座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